紫府变

第55章 交易点,斗战令的变化!

打量了一圈原始森林后,杨易等人就停下身来,找了一处较高的地势,布置了一些简单的示警禁制后,他们就盘坐在地上,开始恢复消耗的真元。

趁着众人恢复之际,杨易也是拿出斗战令,观摩片刻,身形便消失在原地。

斗战令内有一方空间,就如同一件洞天法宝,里面放着一个蒲团,立着一块石碑,一根淡金色的棍棒,有两米长短,地面有一个石池,内有暗红色的液体,也不知是何物。

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这块石碑就是交易道碑。

就是不知石池以及暗红色液体是用来干什么的?又有何作用?

斗战令是他从墨蛟的尸体中得到的,得到后逐渐被他给遗忘了。

直至他知晓了神州古战场后,这才知晓斗战令与其有关。

稍作沉吟,他就放出一道真元,将其注入到石碑内。

嗡!

石碑一颤,一股信息也是出现在他的心中。

待他炼化这道信息后,他才知晓如何炼化斗战令。

在此之前他虽然滴血认主了斗战令,但是,那种认主只是表面认主,唯有进入神州古战场,斗战令才可真正被人炼化。

当下,他就捏出一道道手印,打入到交易道碑中。

十多个呼吸后,交易道碑也是大变样。

原本黝黑色的石碑,此刻变成白晶色,表面更是萦绕着一层淡淡的光华。

就在这个时候,他心中再次多了一道信息,是关于斗战令的信息。

斗战令,乃是神州古战场孕育出来的一种特殊宝物,持有斗战令的人可以随意进出神州古战场。

要知道神州古战场每个纪元开启一次,换言之,即便这次神州古战场的历练结束,他也可借助斗战令的力量随意进出古战场。

这种能力将一直持续到神州古战场的下次开启。

知晓此事后,他心中也是异常激动。

同时,他也是知晓了石池与液体的来历以及功效。

这石池叫做万化血灵池,可以将凶兽尸体转化为最为精纯的血元灵液。

这种灵液可以淬体,也可转化为精纯的真元,对于修炼者来说,绝对是难得的宝物。

还有就是蒲团也不是简单的蒲团,这个蒲团不但可以让人凝神静气,加快修炼速度,还是一件特殊的传送宝物。

神州古战场内还有一方奇异的空间,里面的时间流速与外界不同,外界一天,里面三千年。

内中更是充释着先天元气,那可是天地初始时诞生的独特灵气。

对于修炼者来说,绝对是最好的洞天福地。

只要激活蒲团,便可传送至这方空间。

可惜,半年才可传送一次,每次可潜修一个月。

至于淡金棍棒,却是没有介绍,很有可能是斗战令的上一任主人留下的。

对于这一切,他并没有在意,要知道长生塔内的时间流速并不比其差。

哪怕是先天元气,亦是如此,混元世界更是充释着无穷无尽的各种本源灵气。

他在意的是那些所谓的宝物。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一颗冰冻果实,校花追我上大专!
一颗冰冻果实,校花追我上大专!
关于一颗冰冻果实,校花追我上大专!:穿越平行世界的宁毅本想躺平,却意外获得了传授回馈系统!送出去一颗恶魔果实,将获得该能力者十倍修行返还!教一人体术和霸气,就会获得一人十倍的修为返还;教一百人体术和霸气,就会获得一百人十倍修为返还;教一千人体术和霸气…………在宁毅获得第一颗恶魔果实的时候。他将这颗恶魔果实强行喂给了和自己青梅竹马的校花温雅!没想到校花温雅在拥有SSS级天赋异能后,竟然为了自己放弃前
酸黄瓜切片
抗战之兵王突击
抗战之兵王突击
关于抗战之兵王突击:华夏最神秘的猎狼特种部队指挥官齐大兵,在一次秘密行动中带着三名属下穿越到了抗日战场。????但他所见的抗日战场,将与以往有着绝大的不同,因为就在9.18事变的当天,日军竟然展开了全面侵华战争,欲要一口吞下我泱泱中华!……
无聊的羊
这名公务员来自大明
这名公务员来自大明
关于这名公务员来自大明:民惟邦本,本固方邦宁,北镇抚司指挥使陆明远,意外来到2003年的北方小城,成为一名基层公务员,没有了飞鱼服,绣春刀,这一世他要走一条正义的仕途。现在是文明社会,我不会使用十大酷刑,不过,我依然会让你感受到死而复生的感觉,那种滋味很奇妙,所以,你还是从了吧,说错了,你还是招了吧。从此,北方官场出现一位让人闻风丧胆,不按套路出牌的清官。
张寳
开局千古一帝,华夏神学震撼全球
开局千古一帝,华夏神学震撼全球
关于开局千古一帝,华夏神学震撼全球:(评分刚出,会慢慢涨。)一场迷雾席卷全球,冰霜巨龙盘旋天空,天道打造国战擂台。此时,大夏已经连输七场!危在旦夕之时,秦墨羽走上觉醒台,先天神性满级!作为穿越者,他发现这个世界还有各种神秘生物。幸好,人类可以抽取魂卡举行请神仪式。然而,因为这个世界的大夏神系缺失,所以秦墨羽祈求的神明无人能懂。全球高考,秦墨羽沦为全校师生,乃至全球人类的笑柄!当西方魂卡师卑微地祈求
一朵芒果云
入狱八年,财色兼收,战力无双
入狱八年,财色兼收,战力无双
关于入狱八年,财色兼收,战力无双:你犯案,我背锅?夏洛被女神一家陷害,入狱八年,携带无数秘密,重返入狱前,睁眼便是女神的哥哥,捡尸醉酒女那晚……
语页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