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文科大唐最新章节!
他们贵族已经贪图享受,已经是开始腐朽,自然不用害怕他们将来会成为大唐的对手。不得不说百济目前的情况确实不错,不但南方和倭国关系不错,而在北方高句丽罩着,他们看起来还是非常安全的。至于东方是一片大海,百济不认为大唐能够渡海东征他们。
绝大部分人都知道中原一直都不擅长水军,从渡海东征更是非常困难的。百济认为自己很安全,这样他们也都卡死贪图享受了。
“高句丽,看来高句丽的尚武精神还是挺强大的!”时不凡说。
渊盖苏文采购了不少名贵的武器,这样说明这些高句丽人忧患意识还是不错的。采购了武器,那是说明他们其实还是在非常警惕,随时想要一把优秀的武器来保护自己。从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开始,他们已经是时刻生活在危险当中,时刻生活在非常的危险当中,所以他们自然是非常的害怕大唐会再次进攻他们,随时准备防御大唐的入侵。
从他们贵族纷纷采购这些武器可以看出来这些武器是他们所重视的,是他们所真正看重的东西,他们尚武精神还是非常不错,甚至以后大唐想要灭高句丽也都必须要做好准备,不能够草率的开战。如果草率开战,那肯定会重蹈隋炀帝的覆辙。
高句丽不是高丽,如果是高丽,那时不凡根本不用怕他们。可是这个是高句丽,高句丽的实力可是非常强大的,比起所谓的高丽根本不是一个档次。上百万的汉人葬身在高句丽,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都征讨高句丽失败了,足以说明不能够把高句丽当成后来的高丽来看待。
“夫君,你能通过这些东西,分析出来这么多?”独孤大雪好奇的问。
时不凡点头说:“是的,其实很多东西都是可以见微知著的。通过分析这些东西,可以很容易的判断出来这几个国家到底是有什么样睇情况,还有这几个国家的贵族是如何的想法。你以为我让人给他们报销,真的是单纯的送礼吗?如果是直接我们赐予,那反而不利于观看他们自己的本来的民族特性。不过我直接让他们自己去购买,那他们一定会做出最符合自己民族或者国家现在情况的东西。”
“新罗的金德曼金胜曼只是购买了那些胭脂水粉,说明了他们并没有考虑太多男人的东西,反而很大程度上说明他们金家男丁不丰盛,反而非常的凋零。高句丽人选择兵器,那是因为他们忧患意识很强,随时要防御敌人入侵。至于百济目前处于一个上不去下不来的阶段,想要发展可是被高句丽遏制,这样他们犹如上不去下不来的阶段了。百济已经是到了末路了,他们的发展空间已经被锁死,根本无法能有动弹的可能。”
“相反他们处于过度的安全当中,既没有新罗那种生死存亡的逼迫,也都没有高句丽那种野心的条件,他们最后只能够安于现状,安稳的享受这些日子好了,不用多做什么的。在外没有危机,在内部没有大问题,那不享受干什么?”
这种通过一些细节可以判断出来很多情况,尤其是作为外国使节,他们更是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形象。说一个人在外国代表国家形象,其实这个是有几分道理的。每一个民族都会有他的特点,而如果是在自己国内和自己的地区之内,也许反而大家都是“一样”的,这样会让自己下意识的无视了自己这个地区和这个民族的“特点”。很多时候正是因为“太熟悉”了,反而会造成“太陌生”,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这个特点。
可是当你去到了外地,在外地人眼里看到的就是你的特点,你身上的特殊烙印。中国各地的百姓都是不同的,都是带有当地烙印的。有些时候自己生活在本地,根本无法知道自己有什么样的特点,因为太熟悉了反而不利于发现。
到了外地外地人也许会很容易看出来,至于到了外国,你身上的民族特色和国家特色文明都会被显露得一览无遗。因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个到了外国之后短时间之内是无法能改变自己的习惯的。甚至是在一群生活方式迥异的地方,那你的一切都会被弄得非常显眼,你的行为都会被大家所记住,甚至进行了分析。
其实从很多个人生活当中,都可以看到很多这国家民族的特点。因为一个国家民族是由一群人组成的,这个每一个人都会有他的特点,而这么多特点相同的人合在一起也就是一个民族,因为他们的生活习惯都是差不多的。至于文化和文明,其实也是一种生活习惯的体现而已。
可是生活习惯却足以再次影响他们的思维,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往往会暴露他们有什么样的思维。有了这样的思维就很容易判断出来他们的想法,接下来更容易对付了。
时不凡把这些资料都进行了相应的批注,准备进行归档之后作为接下来研究这几个国家的重要参考。不过,时不凡最后却留下了一个档案,开始有些犹豫了。
“夫君,你这个是怎么了?这个那么难吗?别的你都很容易批注了,这个怎么这么困难?”独孤大雪问道。
时不凡看了看这本资料,是关于另一个国家的情况,时不凡一时也都犹豫应该如何评价。不过时不凡想了一下,很快做出了一个相对还是比较合适的评价。
“菊与刀!”时不凡在这本倭国的资料的封面进了一个重要的总结性批注,算是对于倭国的资料分析情况进行了一个最重要的概括,总结了他们的民族特点。
“菊与刀?夫君,你怎么对于这个倭国如此的评价特别,甚至比起新罗都要特别?菊与刀,这个是什么意思?”独孤大雪问。(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