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什六寸!”夏元鼎张嘴就来,丝毫不给活路。
难道他看过这个题,这是不明真相的人所怀疑的地方,只有夏继祖清楚,元鼎应该是即时作答的。
为了再次确认,王导又出了一道题,这可是他自己想出来的。
“有几人同买一物,若每人所出八文钱,则余三文钱,若每人所出七文钱,则少四文,问人多寡,物价值几何?”
其他人都感觉这个问题更难了,因为它包含了两个问题。
“共七人,物五什三文!”别人在掰手指头算的时候,夏元鼎已经给出了答案。
“这个算数还是不用考了吧,九九乘法歌,元鼎早就能倒背如流了!”
“速速背来!”王导急迫地说道。
又背这个,说实话,对于这个一一得一,一二得二的九九乘法歌,夏元鼎始终不理解这些古人的思维,为什么要从大到小开始。
倒背是吧,夏元鼎一口气开始背起来,背到六六三十六才停下,看得别人目瞪口呆的样子,夏元鼎心想,自己其实不想过早暴露的。
当然这都说明不了夏元鼎过目不忘,为此,王导特意往自己书房跑了一趟,回来时就看到他手中拿着的几章纸。
“这是我闲暇之时的涂鸦之作,元鼎可以试试看能背下多少,不要勉强,能背多少背多少,不需要勉强!”这时候王导看向夏元鼎的目光越发的和善。
“崇德七年十二月,余住东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夏元鼎看了一遍文章后,就开始背诵起来这篇小品文,停顿一下又接着背道:“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当着所有人的面,把王导自己写的文章只看了一遍就完全背下来,这下子所有人都信了。
而王济堂更是吃惊地说:“这文中的字,元鼎都识得了,这如何了得!”
光顾着背文章了,倒是忘了还有很多字都没学过。
听了此话,夏继祖倒是主动解围,说道:“元鼎早就能自己读文章认字了,只是碰到生僻的才过来询问我!”
“得此佳孙,当浮一大白!”
这杯酒夏继祖倒是喝的爽快,而夏元鼎奉献了那么多,就只是得到了几句夸奖,付出与收获显然不成正比。
不过,看到两个堂兄和王瑾萱看向自己崇拜的目光,也就知足了吧。
很快他们几个小的就吃饱了,纷纷告辞离去。从傍晚就开始刮起了北风,让这个夜晚有些寒冷。不过谚语说道,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
残月当空,只是不知人是否依旧!
跟着两个堂兄睡一屋,临睡前元初和元杰还在问他很神勇的事,夏元鼎一直在应付,知道迷迷糊糊的睡着,也不知道最后说了什么。
第二天一大早,夏元鼎就起来了,不早起也不行啊,睡得太久了,不自觉的就想起来。
吃过早饭,夏继祖又和老友约定下次碰面的时候,就准备回去了。
王导看着他们的马车消失在路口,这才收回目光,这时候旁边的儿子王济堂按耐不住了。
他说道:“爹,您怎么这么草率的就把瑾萱许给了他们夏家,现在瑾萱还小,再等几年也不迟!”
“鼠目寸光,元鼎你也看到了,爹想不出意外,必能成材,就算再不济,他们家现在跟我们家也是很般配的,你还怕瑾萱吃亏了不成!”
王济堂心想,再说什么也无济于事,什么事您都定下了,我反对还有效吗!
与此同时,夏继祖那边对这件事却是丝毫不提,昨晚最后他又跟王导跑去书房商议什么,两个儿子毫不知情,他打算等几年再把此事说出来,但也仅限夏守智知道,绝对不能告诉夏元鼎,以免他学业分心。
此时,正在牛车上乐呵呵的夏元鼎,其实他不知道自己实际上已经被爷爷私自定下了娃娃亲,他还在幻想着什么大家闺秀,公主倾心的,这些梦总有破碎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