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求仙

第二百四十七章 宫中的小变化(四)

最快更新我不求仙最新章节!

黄学恒哪里见过这等场面?他只是芝麻绿豆大的县令,真要拿他,哪里需要动用内厂缉事这些爷?这些爷就是二品以上的高官,见了他们都不自禁会双腿发软的。

黄学恒的乌纱帽被打落在地,官服也被扒下,他整个人失魂落魄不要说反抗,连完整的话都说不出半句,其中一个内厂缉事掏出一个麻核塞到了黄学恒嘴里,禁止他说话。

其实这些内厂缉事也不知道黄学恒犯了什么罪,只知道当今圣上震怒,从南书房亲自下的旨,为免黄学恒涉及什么见不得人的隐私,嚷嚷出不好听的话来--有些皇家隐秘,就连内厂缉事也不敢与闻,知道太多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所以干脆把他的嘴堵上了。

驿站外早就准备了囚车,黄学恒被扔进囚笼一路向内厂大牢而去,可是,当车行到半途,又一个小黄门骑快马气喘吁吁赶来,命内厂缉事将黄学恒带进皇宫。

黄学恒被一番折腾,头昏脑涨,一直等到跪在南书房外的青台阶下,才稍稍明白过来,这是当今圣上要面见自己!他也顾不得自己掉了乌纱、扒了袍服,仪态有失,连忙跪了下来,连连磕头,口称万岁。

书房内的老皇帝看着黄学恒乱七八糟的礼仪,不禁皱了皱眉,旁边老太监乖觉,忙低声道:“这黄县令原本是小吏出身,并不是正经的读书种子,有关礼仪缺失也是难免的。”

老皇帝瞟了老太监一眼:“你倒是会照顾同乡,在这南书房,都愿意看在这小县令是鄞县老家人的份上,帮衬一二。”

老太监知道老皇帝暴怒的心情已经平息了,凑趣笑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看到这黄县令我倒是想起家乡的咸菜了,一日不吃咸菜汤,两脚酸汪汪。”

老皇帝不置可否地摇了摇头:“你代寡人问问那黄学恒,为何欺君?”

老太监领了圣旨,大步来到书房外的院子里,一甩尘拂:“鄞县县令黄学恒,圣上有旨,着咱家问几句话,你可得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得欺君罔上。”

黄学恒听到老太监报的是自己的官名,先松了口气,这样说来,自己被问话并不是以罪人之身回复,忙重重磕了头:“是,小官必定实事求是,不敢有半句虚言。”

老太监是第一次听到“实事求是”这个词,怔了一怔,当即明白了其中之意--这话却是郭大路经常挂在嘴边的,一来二去,黄学恒也学会了。

老太监咳嗽了一声:“黄县令,咱家问你,那亩产万斤的神豆确有其事?”

黄学恒挺直身子,大声道:“确有其事!那神豆,是后隆村后龙先生从天界所得,历经艰辛方才移植到凡间。下官曾经在后隆村亲眼看到那神豆,在后龙先生以法术培育下,那神豆亩产可达万斤!”

老太监一皱眉:“黄县令,你说这神豆在法术培育下可达万斤,那普通农人栽培就肯定没这个产量了吧?”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和恶魔一起对抗整个世界?
和恶魔一起对抗整个世界?
关于和恶魔一起对抗整个世界?:++++第一颗天外星辰坠落,带来序列与灾物、奇物与。灵性物质喷涌而出,世界被重构,焕然一新。大灾变时代,妖星坠落,濒死的恶魔与少年签订契约。我可以为你做四次任何事情,四次后,你的身体归我。......好。
轻风不鸟细雨
逍遥皇帝还有万倍返现系统
逍遥皇帝还有万倍返现系统
关于逍遥皇帝还有万倍返现系统:下山少年都市和皇朝打敌人,灭外敌的故事,敌人统统打倒,犯我疆土者,虽远必诛。精彩内容就在本书,欢迎订阅。高俊鹏
高俊鹏
山洞修仙五年,下山已无敌
山洞修仙五年,下山已无敌
关于山洞修仙五年,下山已无敌:都市修真+修仙+天才+无敌+打脸+爽文李楷只有一岁多。父母被奸人所害,双双殒命,年幼的他成了孤儿,在冰冷的世界里瑟瑟发抖。命运的齿轮却在此刻悄然转动,一位云游四方的修真界老者发现了奄奄一息的李楷。将他抱回隐蔽的山洞后,老者震惊地发现,这个孩子竟身怀万年难遇的天灵根!老者决定收养李楷,并将他视为衣钵传人。在灵气充裕的山洞中,老者悉心照料着李楷,并将毕生所学的修仙功法倾囊
李东阳
外甥把我曝光后五位大小姐找上门
外甥把我曝光后五位大小姐找上门
关于外甥把我曝光后五位大小姐找上门:刘漠本是孤儿,七岁那年被邢市首富刘家收养,但是刘漠不愿意啊,他逃刘家追,他插翅难飞。进入刘家的刘漠,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遭遇,于是在一次被陷害中,跑出刘家。他不想在跟刘家有瓜葛。这一走就是七年,直到被自己的外甥曝光了,没想到对方竟然死缠烂打,刘家之人纷纷找上门找麻烦!任你刘氏如何强大,有多大的背景,都没存在的必要了!
刘桦棠
和渣男前夫双重生后,我当了他大嫂
和渣男前夫双重生后,我当了他大嫂
关于和渣男前夫双重生后,我当了他大嫂:【渣男女主双重生+姐妹嫁兄弟】前世,宋熹之嫁给了软弱的窝囊废弟弟,继妹宋若安嫁给了大将军哥哥。谁知大将军贺景砚战场受伤,成了性命垂危的活死人;而她嫁的窝囊废贺云策,在她殚精竭虑的铺路下,挑起侯府大梁,位极人臣。可她怯懦的夫君却与不甘寂寞的继妹暗通款曲,让她守了三十年活寡,含恨而终。新婚夜,宋熹之重生了,这一回,她将计就计,嫁给了活死人贺景砚。可谁知,这活死人竟
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