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

第35章 漯馀水(2)

最快更新水经注最新章节!

《魏土地记》曰:右北平城西北百三十里,有无终城。其水又南入漯水,漯水又西南,入于庚水。《地理志》曰:漯水出俊靡县,南至无终,南入庚水。庚水,世亦谓之为柘水也。南迳燕山下,悬岩之侧,有石鼓,去地百馀丈,望若数百石囷,有石梁贯之,鼓之东南,有石人援桴,状同击势,耆旧言,燕山石鼓鸣则土有兵。庚水又南,迳北平城西,而南入鲍邱水,谓之柘口。鲍邱水又东,迳右北平郡故城南。《魏土地记》曰,蓟城东北三百里,有右北平城。鲍邱水又东,巨梁水注之。水出土垠县北陈宫山。西南流迳观鸡山,谓之观鸡水。水东有观鸡寺,寺内起大堂,甚高广,可容千僧。下悉结石为之,上加涂塈。基内疏通,枝经脉散。基侧室外,四出爨火,炎势内流,一堂尽温。盖以此土寒严,霜气肃猛,出家沙门,率皆贫薄,施主虑阙道业,故崇斯构,是以志道者多栖托焉。其水又西南流,右合区落水。水出县北山,东南流入巨梁水。巨梁水又南,迳土垠县故城西,左会寒渡水。水出县东北,西南流至县,右注梁河。梁河又南,涧于水注之。

水出东北山,西南流,迳土垠县故城东,西南流,入巨梁水,又东南,右合五里水,水发北平城东北五里山,故世以五里名沟。一名田继泉,西流,南屈迳北平城东,东南流注巨梁河,乱流入于鲍邱水。自是水之南,南极滹沱,西至泉州、雍奴,东机于海,谓之雍奴薮。其泽野有九十九淀,枝流条分,往往迳通,非惟梁河,鲍邱归海者也。

濡水

濡水从塞外来,东南过辽西令支县北。

濡水出御夷镇东南,其水二源双引,夹山西北流,出山合成一川。又西北迳御夷故城东,镇北百四十里,北流,左则连渊水注之,水出故城东,西北流,迳故城南,又西北迳渌水池南。池水渊而不流。其水又西,屈而北流,又东迳故城北,连结两池沼,谓之连渊浦。又东北注难河。难河右则污水入焉。水出东坞南,西北流迳沙野南,北人名之曰沙。镇东北二百三十里,西北入难河,濡、难声相近,狄俗语讹耳。濡水又北迳沙野西,又北迳箕安山东,屈而东北流,迳沙野北,东北流迳松林山北。水北有池,潭而不流。濡水又东北流,迳孤山南,东北流,吕泉水注之。水出吕泉坞西,东南流屈而东迳坞南,东北流,三泉水注之。其源,三泉雁次,合为一水。镇东北四百里,东南注吕泉水。吕泉水又东,迳孤山北,又东北,逆流水注之。水出东南,导泉西流,右屈而东北注,松林山水会之。水出山南,东注逆水,乱流东北,注濡河。濡河又东,盘泉入焉。水自西北,东南流注濡河。濡河又东南,水流回曲,谓之曲河。镇东北三百里,又东出峡,入安州界,东南流迳渔阳白檀县故城。《地理志》曰:濡水出县北蛮中。汉景帝诏李广曰:将军其帅师东辕,弭节白檀者也。又东南流,右与要水合,水出塞外,三川并导,谓之大要水也。东南流,迳要阳县故城东,本都尉治,王莽更之曰要术矣。要水又东南流,迳白檀县,而东南流入于濡。濡水又东南,索头水注之。水北出索头川,南流,迳广阳侨郡西。魏分右北平置,今安州治。又南流注於濡水。

濡水又东南流,武列水入焉。其水三川派合。西源右为溪水,亦曰西藏水,东南流出溪,与蟠泉水合。泉发州东十五里,东流九十里,东注西藏水。西藏水又西南... --

最快更新水经注最新章节!

水又西南流,东藏水注之。水出东溪,一曰东藏水,西南流出谷,与中藏水合。水导中溪,南流出谷,南注东藏水,故目其川曰三藏川,水曰三藏水。东藏水又南,右入西藏水,乱流左会龙泉水。水出东山下,渊深不测。其水西南流注于三藏水,三藏水又西南流,与龙刍水合,西出于龙刍之溪,东流入三藏水,又东南流,迳武列溪,谓之武列水。东南历石挺下,挺在层峦之上,孤石云举,临崖危峻,可高百馀仞。牧守所经,命选练之士,弯张弧矢,无能届其崇标者。其水东合流入濡。濡水又东南,五渡水注之。水北出安乐县丁原山,南流迳其县故城西,本三会城也。其水南入五渡塘,于其川也,流纡曲溯,涉者频济,故川塘取名矣。又南流注于濡。濡水又与高石水合,水东出安乐县东山,西流历三会城南,西入五渡川,下注濡水。濡水又东南迳卢龙塞。塞道自无终县东出,渡濡水,向林兰陉,东至青陉,卢龙之险,峻坂萦折,故有九峥之名矣。燕景昭元玺二年,遣将军步浑治卢龙塞道,焚山刊石,令通方轨,刻石岭上,以记事功,其铭尚存。而庚仲初注《扬都赋》,言卢龙山在平罡城北,殊为孟浪,远失事实。余按:卢龙东越青陉,至凡城二百许里。自凡城东北出,趣平罡故城,可百八十里。向黄龙则五百里。故陈寿《魏志》曰:田畴引军出卢龙塞,堑山堙谷,五百馀里,迳白檀,历平罡,登白狼,望柳城。平罡在卢龙东北远矣,而仲初言在南,非也。濡水又东南,迳卢龙故城东,汉建安十二年,魏武征蹋顿所筑也。濡水又南,黄洛水注之,水北出卢龙山,南流入于濡。濡水又东南,洛水合焉。水出卢龙塞,西南流注濡水。又屈而流,左得润水,又会敖水,二水并自卢龙西注濡水。又东南流,迳令支县故城东,王莽之令氏亭也。秦始皇二十二年,分燕置辽西郡,令支隶焉。

《魏土地记》曰:肥如城西十里,有濡水,南流迳孤竹城西,左合玄水,世谓之小濡水,非也。水出肥如县东北玄溪,西南流迳其县东,东屈,南转,西回,迳肥如县故城南。俗又谓之肥如水,非也。故城肥子国,应劭曰:晋灭肥,肥子奔燕,燕封于此,故曰肥如也。汉高帝六年,封蔡寅为侯国。西南流右会卢水水出县东北沮溪,南流,谓之大沮水。又南,左合阳乐水,水出东北阳乐县。《地理风俗记》曰:阳乐,故燕地,辽西郡治,秦始皇二十二年置。《魏土地记》曰:海阳城西南有阳乐城。其水又西南,入于沮水,谓之阳口。沮水又西南,小沮水注之,水发冷溪,世谓之冷池。又南得温泉水口,水出东北温溪,自溪西南流入于小沮水。小沮水又南流,与大沮水合而为卢水也。桑钦说卢子之书,言晋既灭肥,迁其族于卢水。卢水有二渠,号小沮、大沮,合而入于玄水。卢水又南与温水合,水出肥如城北,西流注于玄水。《地理志》曰:卢水南入玄。玄水又西南迳孤竹城北,西入濡水。故《地理志》曰:玄水东入濡,盖自东而注也。《地理志》曰:令支有孤竹城,故孤竹国也。《史记》曰:孤竹君之二子伯夷、叔齐,让国于此,而饿死于首阳。汉灵帝时,辽西太守廉翻梦人谓己曰:余孤竹君之子,伯夷之弟。辽海漂吾棺椁,闻君仁善,愿见藏覆。明日视之,水上有浮棺,吏嗤笑者,皆无疾而死。于是改葬之。《晋书地道志》曰:辽西人见辽水有浮棺,欲破之。语曰,我孤竹君也,汝破我何为?因为立祠焉。祠在山上,城在山侧。肥如县南十二里,水之会也。

又东南过海阳县,西南入于海。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
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
关于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以春夏秋冬比喻人生的不同阶段,全记强调完整记录从童年到退休的一生。用朴质富有创意的表述,勾起读者对人生历程的好奇与感慨。
高山流水兮
开局怒怼李世民:这太子我不当了
开局怒怼李世民:这太子我不当了
关于开局怒怼李世民:这太子我不当了:好消息:穿越了,还是太子!坏消息:即将谋反失败的大唐太子李承乾...谋反死局怎么破?李世民:我问你为何谋反!你叫我如何向列祖列宗交代?李承乾:我们全家造的反,你下去见了大伯就能交代了?不经历过玄武门之变的大唐皇帝不是好皇帝!别忘了,这可是您给起的头!李世民:他好勇哦~有我年轻时那味了~李承乾:父皇,你说我要是穿着先皇御赐中山郡王蟒服,手捧长孙皇后灵位,提着魏王李
不恰药药
隋唐风云录:从小兵到帝国谋士
隋唐风云录:从小兵到帝国谋士
关于隋唐风云录:从小兵到帝国谋士:作为一名在现代职场中默默奋斗的普通打工人,李凡每日忍受着内卷、加班和生活的重压。一次意外,李凡在工作间隙昏倒,再次醒来时,已然身处隋末唐初的乱世之中。面对战火纷飞的隋朝末年,他凭借现代人的智慧与坚韧,艰难求生。在这个充满了权谋与战争的时代,李凡机缘巧合下结识了唐太宗李世民,并渐渐卷入了隋唐更替的历史洪流中。凭借对历史的了解和现代职场中的管理经验,他从一个无名小卒,
晓峰禅月
曹操刘备,那些美人是我的
曹操刘备,那些美人是我的
关于曹操刘备,那些美人是我的:+++赵剑魂穿三国,原来他的前世是霸王转世,地府误判,让他未能改写历史。此番魂穿,他不仅要争霸天下,还要收揽美女,享一下在后世没有得到的温柔乡…貂蝉、甄宓、大小乔、杜氏、甘夫人、孙尚香、邹氏、樊夫人、穆皇后…哈哈…曹孟德、大耳贼,老子不仅要和你们争天下,还要收揽你们想要的美女!不过,除了这些有名的美女,老子也得照顾民间的美女妹妹呀!俗话说:高手在民间。民间定有美女。我
白云若雪
穿成农家受气包,一朝科举变大佬
穿成农家受气包,一朝科举变大佬
关于穿成农家受气包,一朝科举变大佬:李云志出生于考公大省,每年有千万的人报考,他在父母的督促下也连续连年下场考试,终于脱颖而出,成功上岸。谁知道还没来的及跟他父母说这件事就出了车祸,结果穿越到了一个叫大魏的朝代。李云志看着八代贫农,一贫如洗的家,还有几个极品家人,得勒,辛辛苦苦好多年,一朝回到解放前。在这个仕农工商的时代,好像考上公务员是他唯一的出路。
清花照凉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