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中女儿都是到了傍黑天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略更小说网 www. LueGeng.com,红楼同人之老书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傍黑天才出门,长安城最有名的长安街上两旁,几乎所有的商家门口都摆了摊子。而贾家粮店是贾儒家所有的生意里唯一一家位于长安街上的铺子,所以这一次当仁不让地得到了接待自家大小姐的艰巨任务。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出来游玩的人流也越发多了。贾儒远远望着这一条火树银花望不到头的长街,心中也起了兴致,随意走动观看起来。各家的摊子可谓各有特色,有做了各式花朵的,各种动物的,还有一家将花灯做成各种果子的,看得人目不暇接,眼睛都不够使了。
越接近皇宫,人也越多,灯也越多越亮,有些人家门前甚至竖起了灯树、灯轮。卖东西的小贩们也伺机而动,在摩肩擦踵的人们中间穿行着,兜售着他们的货品。手艺人也不愁没有生意,无论是捏泥人的、吹糖人的、卖糖葫芦的、卖年糕的、做风车的……周围都是里三层外三层的。贾儒也不去跟他们挤,就远远地看着那群小小子、小丫头们闹腾的样子,心里就觉得特别高兴。
时间渐渐到了贾敖与冯劲楠约定的时辰,贾儒还要看着他们别出什么事,恋恋不舍地看了一眼舞狮子、踩高跷的表演,狠狠地拍了几下手掌叫了声“好”才转头寻自家摊子去了。
等他来到自家摊子处,看到那间小小的粮店周围站满了人,还大多都是穿着文士服的士子们,心中颇为沾沾自喜。
贾敖正微笑着站在一侧,与一个青年文士说着什么,那青年手里拿着一盏精致的宫灯,正是他的未来女婿冯劲楠;摊子上主事的是粮店掌柜的,贾瑞、贾琅两个小的也在后面招呼游人凑着热闹。
这可是他的点子、他的设计呢!他想了很久才决定做这样的花灯,甚至有些是贾敖这个眼界最广的人都有许多没见过的。想他那几天带着两个孙子和十来个小厮跟两个福建来的手艺人学糊灯笼,加班加点地干,就为了博女儿一笑,也算是少有的浪漫了一回,连廖氏都拐着弯说了好几句酸话。
他们做的不同的宫灯有六十六盏,盏盏不同,盏盏精妙,都是各地有代表性的著名建筑。其余的都是纪念品,都是一样的,原型为西山顶上的那座赏枫阁,这想倒都是小厮们糊的。
这些建筑取自各处,有只存在书里的醉翁亭,有戏词里描述过的长生殿,有武汉的黄鹤楼,有西湖的雷峰塔,有杜甫宿过的草堂,也有王勃做过序的滕王阁,有京城里的状元楼,也有京郊的十里长亭……
最妙的是二十个异族建筑——云南的竹楼,土家人的吊脚楼,西戎的蒙古包,西洋人的尖顶教堂……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都令人看了就喜欢。
但是猜不出灯谜,谁也拿不走花灯;“文人相轻”,自己猜不出,也巴望着别人猜不出,引得更多的人驻足观看,纷纷责怪这家的主人是故意的,“出的灯谜恁样难猜,别是不通的吧!”
冯劲楠没有去凑那个热闹,因为贾敖一见他就递给他一盏绣楼形状的宫灯,上面自有贾敉所作的灯谜——这是贾敉为了试他而作。
冯劲楠被贾敖约出来时,心里已经有了两分知晓。他早已听说贾敉除了相貌美艳端丽,性格却是连母亲那样挑剔的人都十分喜欢的,必定是个十分无趣的木头人,却没想到竟看走眼了——这未婚妻子倒是个有趣的,想来此生不会寂寞了……
冯劲楠乐呵呵地解了谜,又寻了笔在回礼给贾敉的一盏玫瑰花形的宫灯上面不知写了些什么。贾儒来得晚了,没看清楚,又得与周围人寒暄,竟然浑忘了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