艘快船如离弦之箭般飞速消失在水面上。他心中煎熬地祈祷:林妹妹啊林妹妹,希望你早日忘记贾宝玉这个银样j枪头,跟我孙儿贾琅两情相悦就好了……
等啊,盼啊,一直等到大半月过去了才等来贾敖的小厮带回来的一个紫檀木匣子和一封信……
贾儒看这只匣子非常普通,除了用料是真正的紫檀木之外,上面没有任何雕刻装饰,更没有镶金嵌玉,只有一个毫不起眼的铜锁。赶紧打开信——
“父亲大人膝下:暌别数日,父亲母亲大人身体安否?儿于正月十六日到达扬州,晓行夜宿,途行十三日,一切顺利……”
贾儒迅速跳过前面的寒暄,寻找起有关林海答复的内容来。
林如海的回复是……
答应了!
贾儒只觉得心跳都要停了……
林黛玉,那个看书时像仙女一样膜拜的人物,就要成自己的孙媳妇了?贾儒嘴角不自知地笑开,觉得自己真是与有荣焉……再看整封信的时候心情就放松了许多,细细看起贾敖说的波折来。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换源App】
原来林海对贾琅确实是不大满意的。
贾琅的年纪跟黛玉同岁,虽然练武让他身量比同龄人生得更高,看起来还是很不成熟。尤其贾琅对此太过在意,就显得他有些局促不自然。
长子、次子的倒无所谓——他也知道自己的女儿是个不在乎财产银钱的,有点清高。自己家里人口简单,养的女儿心性也简单的很,若是嫁次子倒是可以少担些责任,这点他还是挺愿意的。但是贾琅的才学在林海看来就有心说不过去了。他对贾琅考校一番,发现他对经义的理解都很粗略,背书背得倒是熟,就是查问起释义来经常说得特别简略——不是不对,就是太通俗了,一点文采都没有,这样怎么能写出八股文来呢?
这让视科举为晋身之本的林海有些不舒服——他是五代列侯之后,书香世家,他自己高中探花,以风流才子自诩,女婿还不知道能不能中进士,这怎么能行呢?
但是再想想贾家和林家的现状,他也就有些释然了。作为一个女婿,他的位子很难做。其实贾母在贾敏生病的时候就已经跟其商议了联姻之事。林海虽然不大看好贾家,但是贾敏还是很愿意让女儿嫁到娘家有亲戚看顾的。
贾敏逝世后,林海不愿续弦,也就无人教导年幼的林黛玉。在古代,未出阁的女子必定要有出身高贵的女人教养,否则就是门第再高,出阁时也要被人指摘“没教养”的。
贾家的境况如海早已猜着了三五分,只是他终究还存着一丝幻想,直到贾敖之前信中的暗示让他真正认识到,必须早替女儿做打算了……
荣国府还是林小姐外祖家呢,若是跳过贾家转而选择其他更远的亲戚,不但同样不可靠,且与黛玉的感情更浅,于礼法上也说不通。但林海还是怀着试一试的心情试探了苏州老家的林氏族人和林海母族的亲戚,得到的回应却更为不堪。林海无奈了。
他自觉时日无多了,就写信跟贾母商议给两小把亲事正式定下来。贾母却开始以“订了亲黛玉就不好再在身边教养了”为由搪塞。哪怕林海说拜托了族亲帮忙照顾,贾母也只会说“那些远亲照顾的怎么会有亲外祖母精心”这样的话。林海那段时间真的是在病床上一封一封地给贾母写信的。
在这样的一来一往下,林海也明白了贾母根本就不是想要让黛玉配给宝玉。或者也可能她早已掌控不了自己的儿媳妇了,做不了她的主,也只有先拖延着。但是他怎么能把自己女儿的幸福就这样寄托在那两个女人不知何时才会得出一个结果的博弈上呢?
根据他在京旧友对贾宝玉平日做事的描述,他也大概知道这孩子是个什么样子了。京中旧友自然是不会直接说他的不好的,但是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女儿”和“禄蠹”的言论,现在仍旧养在内宅的事实,还有他已经十三岁却连个秀才都不是……这些事实的东西只会更有力地证明贾宝玉是个什么人。
这样对比下来,贾琅就顺眼多了。何况贾儒是敏儿的叔叔,贾敖是他的同年,这关系也是挺近的。贾敖说实话能力一般,但文章是顶好的,人品才气也是有的;贾琅还有个长兄也是前途无量的;祖母只要敬着就好;婆婆是个聪明知礼的闺秀;小姑子连路都刚走稳当呢……人口着实不多,看样子也不会有什么人做怪。
林海为了女儿,也顾不得跟贾母之间的协定了。反正他一个将死之人,替女儿安排亲事谁也不能说些什么。他先暗中变卖了所有可以变卖的物事,把房契和地契放在贾敏陪嫁的一个紫檀木匣中,交给贾敖,说明这就是黛玉的嫁妆,然钥匙还要由黛玉自己保管;其余所有先帝及当今圣上赏下来的有内务府标识的东西都上交国库;剩下的才是贾琏后来看到的……他又写了一封遗书,跪求贾母照顾林黛玉至及笄,然后出嫁与贾家六房次孙贾琅。毕竟订了亲黛玉还不能住过去。
林黛玉得知自己定亲的时候,心中只觉一阵钝痛,好像什么重要的东西失落了……
她眼前逐渐浮现出那个整日陪着她的知己的容貌,但是那熟悉的脸庞却渐渐模糊掉,再也看不清楚,耳边只余下父亲夹杂着喘嗽的嘱托:“……你只放心好了,一切为父都已替你安排好……咳咳……那孩子是个善心的,你婆婆也是好人,他相貌家世都与你相配,最难得的是不会看轻于你……明知为父已经要去了,又无族人照管,你就是个孤女了,还来提亲,可见是有心的……我可怜的玉儿,不要伤心……呼,呼……我就要去见你的母亲了……”说罢,林海含笑而逝。
“父亲,父亲……”林黛玉扑倒林海身上大哭,却再也挽不回已经飘散的灵魂。
贾琏出面替林海办了丧事,在扬州盐政府衙开坛七七四十九天,皇上赐谥号“文康”,凭吊者云集。贾琏这才带着黛玉扶灵回苏州祖籍。
之前贾琏先处理林家家产时,发现远没有他想象那么多。他本想把其中一半给黛玉做变卖之资的,后来发现实在太少,于是只给了黛玉四分之一,充做黛玉“嫁妆”。
贾母同时收到了林海的讣闻和这封林海的遗书。她把自己关在自己的起居室里,整整一下午也没有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