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燕归

第十九章 道士来了

最快更新喜燕归最新章节!

洛赤华道:“你既怕麻烦,让藏九护着你便是。”

这句话让改蹲在窗下的藏九险些一头栽到地上去。

燕遥也是大为吃惊,藏九应该是他身边很得力的人吧,他要让她来护着自己?以什么名义?

“殿下您可别害我,要是让人知道藏九是您的人,我往后的日子便没法过了。”

她不婉拒,不说些冠冕堂皇失措的话,例如受不起啊之类的,她觉得直说更好。

被拒绝的洛赤华果然没有不豫之色,只淡淡道:“她若连区区一个你都护不住,留来也是无用,你且先回去,过两日她便会去陪你。”

说完他便闭上眼睛,一副我很累你滚蛋吧的模样。

燕遥福了福身,脚步有些沉重的走到了门外。

一出门,便望到藏九那双几乎竖起来的眼。

燕遥摊手,挑眉,无奈一笑,意思你别迁怒我,可不是我求他要了你的。

藏九自然也知道源头不在她,洛赤华的命令她们都不能违背,但她还是生气,所以对燕遥便十分的不温柔起来,重重的摔在背上,重重扔进马车里,重重将她摔回床上。

燕遥除了苦笑便只能苦笑。

她回府时已是傍晚了,院子里还是死寂寂的一片,等她脱下华贵的衫裙,换上常服后,雀儿便急急的闯了进来,看到她先是一喜,随后便又欲言又止起来。

燕遥装作没看到,喝着茶问道:“你去了哪里?”

“我被人敲昏了关在柴房里。”

雀儿委屈的扁着嘴,绞着手犹豫了片刻,期期艾艾说道:“小姐,最近发生的怪事真是太多了。”

“是很多。”

燕遥不以为意的笑了笑,亲手倒了杯茶,对雀儿招了招手,说道:“过来喝杯茶,有什么事慢慢说。”

她眼中颇有些无奈,不是不愿告诉雀儿,她只是觉得说出来也只会令雀儿徒增烦恼罢了。

有关洛赤华的事,她觉得根本就无人能帮得上忙。

现下他对她有着莫明浓郁的兴趣,照此下去,她早晚会变成他的人,对她来说,那是比嫁给贺南昭还要悲惨的事。

洛赤华是不会放弃燕姝的美貌的,到那时,她便会与燕姝共待一夫,以燕姝的手段,只会让她死的比前世更惨。

所以,她不能与洛赤华扯上关系,绝不能!

她现在唯一想到的办法是逃。

第一念是去紫川,转眼便又否了。

洛赤华若是不肯放过她,肯为她劳师动众的话,她会连累别人。

那便去南陲罢!

老候爷曾带她去过一座名为望南的山,那里很偏远,偌大个山里只住着几位隐士,她想洛赤华再神通广大也找不到那里去。

她便对雀儿道:“我们回紫川吧。”

她觉得雀儿不肯回去是因为她在这里,如果她肯与雀儿一同归去,雀儿定会欣喜万分的。

她没想到雀儿竟直了眼,喃喃道:“您要去紫川?可是我家公子正在起来呀。”

容榷要来昆京?

燕遥大吃一惊,忙问:“他来作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刚要造反,朱棣却觉醒了金手指
我刚要造反,朱棣却觉醒了金手指
关于我刚要造反,朱棣却觉醒了金手指:永乐第十六年,朱高烁穿越而来,成为了朱棣在历史上并不存在的第四个儿子。此时五龙同朝,他本想低调一生,逍遥的当自己的王爷。可万没想到,他的脑海里出现了历史人物。始皇帝嬴政,霸王项羽,丞相诸葛亮,兵仙韩信.....而就在他以为自己日后可以学朱棣靖难的时候。朱棣却获得了模拟器,可以模拟所有人的人生。他模拟朱高炽,发现早逝!他模拟朱瞻基,发现汉王造反被烹!他模拟大明留学
天蓝色的衬衫
世子无双
世子无双
关于世子无双:穿越架空历史,成为在青楼猝死的废材纨绔。王公家独苗,爷爷更是位高权重,手握兵马的军神。本想勾栏听曲,花船找女,纸醉金迷,夜夜笙歌……但……番邦蛮夷想他死。世家门阀想他死。就连皇帝也做局想弄死他。卫渊很慌,但却不完全慌。以纨绔人设,一路横冲直撞,从京师到江南,从庙宇到朝堂,从边关到草原,留下赫赫威名。当所有人反应过来时,发现他追随者名将如云,手握百万雄师,拥兵自重。
宁峥
三国:开局继承三十万青州兵!
三国:开局继承三十万青州兵!
关于三国:开局继承三十万青州兵!:(三国志为蓝本杂记英雄记为辅杀伐果决爽文偏群像介意勿入)青州黄巾渠帅之子张玉衡。在张饶死后,觉醒两世记忆。知道黄巾缺粮,便请汉末第一粮食官出山。面对没有士族辅佐这个问题。张玉衡:吾本北海布衣,天下与我何加焉?
东汉末年分三国
重生水浒之纵横天下
重生水浒之纵横天下
关于重生水浒之纵横天下:二十一世纪特种兵队长徐骏,执行任务归来,正值修假,他搭上一辆公交车准备回家,但是万万想不到他正坐在公交车上的时候,整个公交车都爆炸了,然后他就失去了意识,醒后突然发现自己被带上了枷锁,还成为了一个被刺配的犯人。
陆凌云
我在古代的求活之路
我在古代的求活之路
关于我在古代的求活之路:朱钰作为蓝星一个普通打工仔,在一次骑行中被闪电劈中,待他醒来时发现自己被母女二人所救,眼之所见家徒四壁。心已便是沉入谷底。随后女孩母亲还让自己娶女孩为妻。而当朱钰从母女口中知道这个时代的冰山一角时,已感觉举步为艰,他应该如何让自己与母女几人活下去呢?[注所有背景人物都是虚构,不带去任何真实历史]
三笔浓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