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越加疏远。
袁术不喜欢袁绍,袁绍也未必对袁术有什么好感。袁绍小时候就已经受到了他弟弟袁术不少的歧视,这一对兄弟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从小就不算是很好。但老天爷还是很公平的,给了袁绍一个跟自己弟弟袁术竞争的机会,袁绍也很珍惜这个机会,他礼节下士,交友广泛,同时做事认真,得到了很多长辈们的认可。袁绍也逐渐做出一些事情,干掉了十常侍,拒绝董卓,最后还担任讨伐董卓军的盟主。
但由于种种客观和主观的原因,讨董之战中袁绍并没有很大作为,他自己的兵马还没出击就被董卓反手打了一个全军覆灭。反而袁术打的有声有色,孙坚甚至都把洛阳攻了下来。这下袁绍受不了,这仗要是袁术、孙坚打赢了,自己堂堂的反董盟主面子往哪里放!再加上袁绍准备另立刘虞时袁术拒绝了袁绍的提议,袁绍于是决定给自己的弟弟下了绊子。
结果就是袁绍坑了自己的队友,自己同父异母的亲弟弟袁术同学。可是堂堂后将军袁术也不是好惹的,这下两兄弟彻底闹翻了。袁术也不打董卓了,反过来调兵遣将联合其他诸侯准备收拾袁绍,准备让袁绍知道什么是嫡长子,别以为被过继了就不是庶出的了!
袁术vs袁绍,一触即发。
虽然袁绍这事做的的确不地道,但人家盟主的资格不是盖的,他的声望也不是假的。大多数诸侯依然选择站在袁绍这一边,像袁绍的儿时的铁哥们阿瞒同学更不要说了,荆州牧刘表也站在了袁绍的一边。
但不代表所有人都这样看,和袁绍不和的公孙瓒以及徐州牧陶谦就都纷纷支持袁术,于是就形成了分别以袁绍和袁术为核心的两大阵营对抗,这也是在董卓阵营和反董阵营的第一次阵营对抗之后三国时代形成的第二次阵营对抗(注2)。
随后在袁绍和袁术两大阵营之间爆发了十数次大规模战争,包括了阳城之战,孙坚进攻刘表,袁术和袁绍、曹操的匡亭之战,曹操和陶谦之间的两次徐州之战,袁绍和公孙瓒之间的界桥之战、龙凑之战、鲍丘之战以及最终的易京之战、曹操讨伐陈国等战争。
袁绍和袁术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从初平二年(191)袁绍派人袭击阳城一直到建安四年(199)袁术身死为止,历时接近十年,远远长于反董之战,以陶谦、公孙瓒、袁术等人的先后丧命、袁术阵营的全军覆没而告终。在对抗之中,袁绍和曹操的势力都发展迅速,两人都各自占领了数个大州,此后,袁绍和曹操之间因为利益兵戎相见,在官渡展开了生死决战。
袁绍和袁术两兄弟两大阵营之间的争夺在三国时代前期远远比反董之战的时间更长影响更大,直接奠定了三国时代未来那些诸侯们之间的格局,谁在此时做的最好,谁就在未来有更好的基础和更多的优势。
注1:《英雄记》中记载的稍有不同;
注2:后文还会有进一步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