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志

第018章 北伐开始

最快更新汉末三国志最新章节!

早先曹睿曾经咨询过孙资和司马懿等人,探讨了一下如何收拾蜀吴。司马懿认为应该先攻击吴国,孙资认为对抗蜀汉应该据险固守,于是曹睿都听从。

建兴六年(228)诸葛亮正式从汉中出兵,讨伐曹魏。

【司马懿之议】

平定上庸之乱后,边郡新归附,多无户口姓名,魏朝廷准备加以核查落实。明帝于是召司马懿回朝于京师,以此事咨访于他,司马懿就回答说:“吴蜀以密网约束百姓,故百姓抛弃他们。我朝应只行施大政纲要,使之宽松,百姓自然就安乐了。”

天子又问吴蜀都应讨伐,先讨伐谁为宜?司马懿回答说:“吴以为中原人不习水战,所以敢散居东关。凡攻击敌人,必先扼住咽喉,捣其心窝。夏口、东关是贼之心喉。若率陆军向皖城,引诱孙权东下,再率水军向夏口,乘其空虚而攻击之,此举如神兵从天而降,必然会打破吴国。”这两条意见曹睿以为都是对的,就命司马懿屯兵于宛。

不过后来曹休被吴将周鲂所欺骗,在石亭被陆逊伏击,大败亏输,司马懿的计策没有得逞,出兵后被明帝所调回。

【孙资之议】

诸葛亮北上到汉中之后,魏国朝廷有议论,认为可以趁诸葛亮在汉中,一举出兵讨伐他们,曹睿亦有意,但孙资认为汉中、南郑等地险峻,大举兴兵必天下骚动,耗费巨大,还以曹操征张鲁攻占城池不久失守为教训,提出命大将分别据守险要之地,只待魏国国力强大,蜀、吴必定不战而降。

据《孙资别传》记载,诸葛亮出在南郑,时议者以为可因发大兵,就讨之,帝意亦然,以问资。资曰:“昔武皇帝征南郑,取张鲁,阳平之役,危而后济。又自往拔出夏侯渊军,数言‘南郑直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耳’,言其深险,喜出渊军之辞也。又武皇帝圣於用兵,察蜀贼栖於山岩,视吴虏窜於江湖,皆桡而避之,不责将士之力,不争一朝之忿,诚所谓见胜而战,知难而退也。今若进军就南郑讨亮,道既险阻,计用精兵又转运镇守南方四州遏御水贼,凡用十五六万人,必当复更有所发兴。天下骚动,费力广大,此诚陛下所宜深虑。夫守战之力,力役参倍。但以今日见兵,分命大将据诸要险,威足以震摄强寇,镇静疆埸,将士虎睡,百姓无事。数年之间,中国日盛,吴蜀二虏必自罢弊。”帝由是止。

司马懿、孙资等人都提议暂时不讨伐蜀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蜀汉的地理环境造成的,汉中易守难攻,蜀汉内部又趋于稳定,所以曹魏内部对于伐蜀把握不大,而吴国夏口等地位于江北,位置重要,水军劣势会降低,所以司马懿觉得对付吴国还是有希望的。

【北伐的缘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
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
关于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从远古时期到封建王朝,再到如今繁荣昌盛的现代,我们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五千年乃至更为悠久的岁月。漫长的历史,带给我们足以骄傲至今的文化和荣耀。可诸多的朝代更迭,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为之痛惋的遗憾。如果有一个机会,让历朝历代所有王朝和先民看到历史的每次变迁,以及我们今天这个富强国家如何发展而来,将会演变出多少值得畅想的故事?包括但不限于,历代王朝的重要历史节点,基础科学和蒸汽动
第二艺术
三国:再现汉之辉煌
三国:再现汉之辉煌
关于三国:再现汉之辉煌:刘翊穿越到东汉末年。这还是那个喊出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的大汉王朝……那个封狼居胥,勒石燕然的大汉王朝……续汉,续写汉人的辉煌。
忧郁的榴莲
重生北宋的那些年
重生北宋的那些年
关于重生北宋的那些年:赵旭是现代三线城市的一名大学生,发生意外竟把灵魂穿越到北宋一个同名同姓的人身上,原本打算破罐破摔,苟且一生,结果随着身边各种事件的影响,以及不同社会压力所展现的能量改变,让赵旭通过自己的现代科技,逐渐从一个街头无赖慢慢披荆斩棘,最终成为一方的豪杰。从一个小小的落魄子弟面对土豪恶霸,贪官污吏,一点点斗智斗勇,再加上现代科技的大量融入,终于让赵旭突破乌云一飞冲天,最终富甲天下称霸
向青春
女帝今天要抢亲
女帝今天要抢亲
关于女帝今天要抢亲:各位爱卿,朕不是来贺婚的,林总管说今日不宜成亲。不对啊陛下,日子就是总管帮忙选的,黄道吉日。是吗,那也不可以成亲!……好吧,朕摊牌了,身为女帝,按理说有些事不应该做,可朕实在是忍不住……今天要抢亲!
蚊子也是小飞鸟
晴阳照行旅
晴阳照行旅
关于晴阳照行旅:一颗厌世的伤心、一棵神奇的巨树,陈恪来到这个世界的大兴王朝。那颗厌世的心随着一场杀戮而消失,但他找不到那棵神奇的巨树回到自己的世界,只能在大兴王朝努力争取那轮晴阳照着自己。
花落虽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