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器方面也差不多,派人学,挖墙脚,自己教。可是武器不是指挥,只要有人就好,你总得有原料、有机器才能造武器吧,你总不能让人学成之后或者千里迢迢把人挖过来后,就把人供起来然后向外国买吧,如果到最后还是买的话那用这么费劲,直接买不就好了,但是人家既然能卖给你,也能不卖给你,凡是一个有抱负的君主都不能容忍这种不可控的情况。所以,为了能够实现武器的自给自足,彼得大帝在全国开始找矿藏,开始在全国建工厂,都是为了武器,而勘探矿藏、兴建工场基本上就是彼得关于工业的改革。
当一支军队有了精良的武器、卓越的指挥之后,它还需要完善的军事条令和章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武器和指挥的军队并不是一支优秀的军队。为此,彼得亲自参与制定了军队重要的条令和章程。在1716年,彼得政府颁布了著名的《军事法规》,它总结了北方战争的经验,包含了队列和战术训练的基本原理,确定了军队的编制和组织原则。陆军是如此,彼得重视的海军也是一样,手心手背都是肉。在1720年到1722年之间,陆续颁布了《海上章程》,对海上舰队的编制、战船的等级、海军官员相互之间的关系及他们的权利和义务都作了明确规定。彼得在领导海军建设的同时,并注意对陆军的集中统一领导。他根据北方战争的形势发展,几次调整统帅机构。在1720年,成立了陆军院,加强对陆军的领导,这又涉及到了对政府中央机构的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对俄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把俄国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时代。马克思就认为彼得一世改革“为结束俄国百年来的落后状况,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更为形象地给彼得一世改革以高度评价,说它“让俄罗斯腾空而起”。首先,彼得一世改革大大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保证了俄国在北方战争中击败当时欧洲的军事强国瑞典,从而使“俄国在波罗的海沿岸站稳了脚跟”,“进入强国的行列”。到1725年,俄国已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20余万人的近代化常备军。以前俄国没有海军,到彼得一世执政末年,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已拥有各种舰只895艘,水兵28000人。
其次,彼得一世改革刷新了俄国政治、削弱了贵族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俄国著名历史学家波克罗夫斯基就曾认为彼得一世的行政改革具有近代资产阶级改革的色彩,在俄国开创了近代议政制度。特别是1722年颁布的“官秩表”,体现了彼得一世的“量才施用”、“论功取仕”的思想,它是对按贵族门阀取仕的腐朽传统的挑战,使一大批出身寒微、德才兼备之士脱颖而出。这对革新政治,广罗人才,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具有积极意义。“一子继承法”迫使众多功贵族子弟去从商、从军、从学、去“自寻饭碗”,这是对俄国旧贵族势力的又一次沉重打击。“皇位继承法”革除了旧的皇位继承原则,沙皇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后继人。这些都对整饬政治,强化皇权,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另外,彼得一世改革推动了俄国逐渐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列宁指出,俄国的欧化“甚至从彼得大帝时代就开始进行了”。彼得一世改革,打破了俄国闭关自守的落后状态,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正是在18世纪初叶,俄国的近代工商业开始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形成。与新兴资产阶级开始出现的同时,在被剥削的劳动大众中“发现了工业无产阶级的萌芽”。
再次,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俄国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彼得一世改革期间,乌拉尔和卡累利亚等地设立了矿业学校;莫斯科、彼得堡等城市相继开办了军事学校和其他各类学校。到18世纪20年代,在40多个城市里开办了算术学校。
彼得一世改革的时间基本上和大北方战争时间相同,而战争的重中之重就是用一切手段打败敌人,打败敌人,打败敌人。所以,彼得改革军事,提升军队战斗力;改革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给俄国现在换了一个cpu,把原来的奔腾1换成了现在的奔腾4,运转更快更高效;打仗需要钱和武器,于是鼓励国内工商业的发展;学习西欧先进的技术、思想,需要基本的知识水平,再好的老师也不能让大字不识一个的学生学会写散文,所以兴办了教育。
他的敌人,就是瑞典,这场战争,就是大北方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