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竹没动,一双幽深的眸子还是眼不错珠地停在渔舟身上。
渔舟失笑,从身后抱住他,踮起脚尖轻轻吻了吻他的脸颊。
宣竹这才真正展颜,眉目舒展,捏了捏她的手指,先行去了花厅。
渔舟时常觉得,她如今不仅是嫁了一个夫婿,还是多了一个孩子。宣大人人前一副冷若冰霜、君子端方的模样,私下里却黏人的很。有时两人窝在书房看书,非得与渔舟挤在一张椅子不可;有时渔舟作画,宣大人非得拿笔添上几处不可;有时渔舟修剪手指甲,往往剪着剪着眼前就多了一双如玉如竹的手。身上佩戴的饰物那就更不用说了,一定是一对一对的,要麽是龙凤,要麽是鸳鸯。否则,渔舟别想出门。
渔舟清晨醒来,宣竹一般不在枕边,而是在塌边,洗漱用具已备好,早膳也已煮好,描眉画黛这种闺房乐趣更是从不假他人之手。
这种茶暖墨香的日子,对于渔舟这种时时刻刻都盼着混吃等死的人来说,很容易生出“岁月静好,浅笑安然”的错觉。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和平的年代,大燕也不是一个和平国度,不过是有人负重前行,守护这渔舟的这一方小天地。
而渔舟平易近人和一视同仁,又让人觉得无比舒服,使得许多人停下了前行的脚步,甘愿跟随着她。
碗筷已备好,渔舟上桌只管下令开吃。授课时,渔舟、宣竹、九嶷等人是先生,其实年龄差距并不大,因此孩子们倒也不会十分拘谨,只当渔舟是自家的姐姐,十分亲切。
晚膳过后,送走了孩子们,夫妇二人窝在书房拆礼物。有整整齐齐的大字,有针脚细密的手帕,有笔迹稚嫩的绘画,有带着草木香的蚱蜢,还有手工做的小吃,十分有趣。
“过几日,我们大概要去庐陵走一趟了。”渔舟一边拆礼盒,一边低声道。
“战事一触即发,去那作甚?”宣竹不悦地问道。
“我们去在锦城的时候就听说庐陵王要‘清君侧’了,从年前一直拖到年后,现在虽然说是举兵南上了,但是到底还是没用发生流血事件。庐陵王和宫里的那位大概都在等吧,兴许都不想同室操戈。”渔舟微笑道,“我们只是去会会庐陵王,就当去踏青呗。别紧张,我们不是去打架的。”
宣竹从身后搂着她的腰,面色不虞地说道:“才刚刚回京,你的伤寒都还没好呢。满朝文武,全都是酒囊饭袋麽?”
渔舟放软身子,倚在他的怀中,掬着他的青丝,柔声道:“清明将至,我们回绝雁岭看看爹娘好不好?回来的时候顺便见见庐陵王?”
宣竹神情一怔,心中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