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红楼修文物

63.第63章

石咏登时生了兴趣:天呐,石家在城外竟然还有地。

按石大娘所说,石家在城外是树村村东那口儿有五亩薄田,原本全是荒地,是石咏的父叔还在的时候垦出来的。因石家在旗,没有赋税,便赁给了当地的农家耕种,地租收的并不多,因为原本出产就少,倒是给石家种田的佃农人很不错,每年按时送地租上来,还总给石家捎带点儿土产什么的。

“娘,眼下正是农忙,咱先不张罗这事儿,等咱家佃户上城里来的时候,您再问问,若是能垦几亩荒地,咱家也多个进项,也算是多些恒产不是么?”

石咏早就算过,他老石家的稳定进项不过就那几样,隔壁院的房租、乡下的地租、石大娘和二婶王氏的女红绣活儿。

前两样都有定数,而后者也就是这么些,毕竟女红绣活儿费时费眼,石咏说实话舍不得家中两位女性长辈这样操劳。

认真算起来,这石家的财产也并不算太少,有房子有地,箱子里还藏着二十把旧扇子——但是问题出在可以随时动用的财产太少,所以一到着急用钱的时候,石家就抓瞎了。

石咏一想到这儿,立即说:“算了,娘,咱先不着急买地的事儿,等多攒点钱,家里底子厚一点的时候再说吧。再说了,喻哥儿年纪也差不多,我想给他找个师父开蒙,到时候买笔买纸都是费钱的,咱先别把这些钱都花出去。”

他这话一说完,就见到堂屋那一头有人影一动,似乎是二婶王氏走开了。

石咏顾不上考虑二婶的想法,拿人钱财,忠人之事,他好歹得将那一对白釉碗都妥妥当当地修至完美,才能问心无愧地将这十两银收入怀中。

于是石咏再也顾不上考虑自家的财政问题,而是集中精神去修那两只白釉碗。

当石咏将那只白釉碗放在手中,仔细打量的时候,那种“熟悉感”又浮上心头。这一对碗没有款识,色釉也普通,因此单论这碗的价值可能的确不高,但是这碗型与釉色素淡脱俗,似乎透着主人审美不凡。

石咏心里嘀咕,这不会真是那一位的碗吧。

不过话说回来,要真论起审美,那位,可以算是整个康雍乾三朝审美品味的巅峰了。

于是他开工,调大漆,补碗……

这次石咏修补瓷器更为精心,耗费的时间也就更长。尤其是那只缺了一个口子的瓷碗,他用大漆补齐之后,反复对照打磨,力争看不出丝毫人工补齐的痕迹。

在等待大漆干透的时间里,石咏又开发了一个小手艺——他会木雕,雕工很好,有天见到弟弟石喻在玩一根木棒,他顺手接过来,三下两下就将木棒的一端雕成了一个小人儿,偏生那形貌特别像石喻。喻哥儿一下子喜欢上了,捧着在院儿里疯玩。

喻哥儿玩的时候,方小雁笑嘻嘻地从隔壁墙头上探了个头,也望着这边。于是石咏也取了一小节木柴,在柴火一端三下两下雕了个人形,却是个女孩子的发式打扮,伸手给方小雁掷了过去,小雁一伸手就接住了,看了大喜,笑着说:“多谢石大哥!”

说毕,方小雁就从墙头上消失了。

石咏知她是跑解马卖艺的,身上有功夫,也不为方小雁担心。

等到了日子,那一对碗已经彻底补好,并以金漆修饰。石咏自己将这一对碗放在面前打量:碗早已被补得天衣无缝,然而碗身上那一道道用力延伸的金线则为原本太过质、略显无趣的碗身增添了一种不规则的趣味。而那只没有碎,只是缺了一个口的那只碗,如今从外面看上去,则像是有金色的液体从碗口一带溢出来一样,寓意极佳。

“缺陷……”

石咏放在桌上的那面宝镜这时候也突然冒出这两个字。

“什么?”石咏不免失色。

“缺陷!”宝镜补充一句,“一见到这件器物,就是这个感受!”

石咏:唉……

岂料宝镜接着说:“待看过一会儿,便觉得自然,自然之后便觉脱俗,脱俗之下,渐感静寂,静寂之后才是茫茫玄幽。石咏,你补起的这一对碗,叫人看了,就是这个感受!”

石咏忍不住闭目片刻,少时纳头向宝镜拜了下去:“知我者,陛下也!”

“少来!”

宝镜毫不客气地嗔道。

“下回再上街,你得带着朕,不然朕闷也闷死了!”

到了这个时候,一向傲娇的宝镜竟然也直接开口向石咏相求,可见这小院悠悠岁月,真的快要将这位给闷死了。

于是石咏将完全修好的一对白釉碗盛在原先的木匣里,小心翼翼地拎着,怀里则揣了武皇的宝镜,出门去了琉璃厂。

到了琉璃厂松竹斋,却赶上杨镜锌掌柜又不在。石咏无奈,只能将那对木匣交给店里的伙计,托其转交给杨掌柜。石咏原本还想听听杨掌柜对补好的这对碗的评价,顺便旁敲侧击一下碗主人的情形,岂料都没机会了。

这时候松竹斋的老板一掀帘子出来,见到石咏当即开口:“这位小哥,请留步!”

上回因为那只螺钿插屏的事儿,石咏曾经见过这老板一面。他听老板招呼得客气,连忙转过身,作了个揖:“主人有何吩咐?”

那老板连声说:“不敢!”当下也自报了家门,说是姓白,曾听杨掌柜说起过石咏,特地想请石咏到铺子后院去坐坐,详谈一番。

石咏今天进来松竹斋,早已感觉出那伙计今儿客气得不同往日,心知必有缘故。他没有拒绝白老板,心想反正去见识一下这时候的古董行后院,也不是什么坏事,顺便带宝镜去开开眼。

他随白老板穿过铺子的门面,见门面后面是一间精致的水磨青砖小院子,院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纤尘不染,园子角落里则种着石榴和玉簪,墙根儿处还有一眼巨大的石槽,槽内盛满了水,几十条长约一指的金鱼在水中悠然游动。

园子尽头是一座紫藤架,架下设了茶座,只见有一人施施然坐着,听见声儿便抬起头来,冲石咏和善地笑笑:“你就是石咏?”

石咏点点头,冲对方作了个揖,开口道:“正是!”

坐在他对面的是个年轻人,穿着青色缎面的常服,头顶的帽子正中缀着一枚和田美玉,被从紫藤架漏下来的日光映着,反射着柔和的光泽。

“我姓陆,你可以称呼我陆爷!”

对方话音刚落,石咏就听见宝镜在悄悄提醒:别轻视了,这人不简单,是个龙子凤孙的样子。

石咏伸手在心口轻轻地按了按,表示他知道了。

面前这人,的确是个年轻人,看年纪与他相差仿佛,最多比他大一两岁,眉目清秀,身形挺拔,再加上衣饰华贵精美,石咏就算是想轻视,也轻视不起来啊!

“陆爷您好!”

就算没有宝镜提醒,他也能猜出眼前这人的身份——因为上次那位嚷嚷着要修螺钿插屏的靳管事,此刻正垂着双手,恭恭敬敬地立在这人身旁。

石咏还清清楚楚地记得,上回靳管事亲口说过,那件螺钿插屏是十六爷要送进宫,打算孝敬宫里贵人的。

这点历史知识他还是有的:

康熙膝下,有序齿的第十六子,名胤禄。

胤禄——陆爷者,禄爷也。

杨镜锌登时就慌了。

他万万没想到石咏竟然于礼节之上一窍不通,赶紧往身后丢了个眼色。石咏瞥瞥他,这才有样学样地屈了右膝,垂手躬身,口中含含糊糊地跟着道了一句:“请王爷大安。”

对面的人登时冷哼了一声。

天气原本就热,杨镜锌这一吓,更是急出了一头的汗——要知道,对面可是出了名的冷面王,为人冷面冷心,于礼数上又是极为端严挑剔的。

对杨掌柜而言,石咏是他带来的人,虽说不过是个籍籍无名的小子,雍亲王不喜便罢了,可万一迁怒到他杨镜锌的头上就大事不妙了。

而对石咏而言,他行这个“打千”礼下去,多少也经历了一番心理活动——作揖是自然而然的头一反应,毕竟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的观念早已渗入他的血液;而改行“打千”礼则是对历史与人生的妥协,石咏只在心里默念:看在您年纪比较大的份儿上……

雍亲王胤禛,今年刚满三十五岁。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综武:我是菜鸡但我叔叔猛啊
综武:我是菜鸡但我叔叔猛啊
关于综武:我是菜鸡但我叔叔猛啊:(不修仙+不玄幻+无系统+不无敌+不圣母+不种马?……那你们看个锤子?不是单女主,但是肯定不会集邮。)这个世界很乱,朝堂上诸葛铁胆两个神侯在掐架;东厂曹督主和西厂汪厂公在互骂;武当和少林在江湖上暗中较劲;雪月城与白云城割据一方;青龙会和百晓堂背地里拱火。重生于此,在综武世界没练武天赋没金手指,那就只能靠身份和后台了。开门,官府送温暖!
别说话了
江湖九万里
江湖九万里
关于江湖九万里:一场宫廷变故,惊起江湖风云。林去忧原欲独行天下,未料命运引他踏入波涛汹涌的北州十二城。见过江湖百态,尝尽世间离愁,他逐步揭开父皇暴毙的谜团,孤身闯敌国,最终成就一段帝王传奇。一路走来,初心未改,心中依旧是那片未曾忘却的江湖。
卿楂
柔剑玄刀过江龙
柔剑玄刀过江龙
关于柔剑玄刀过江龙:江湖争斗何时了,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行侠仗义走天涯,借柔剑明月正色,衔玄刀成为侠客,过江龙轻剑快马,携侣江湖游天下。
古月峻恺
关于国师大人跑路的故事
关于国师大人跑路的故事
关于关于国师大人跑路的故事:不好了!国师不见了!!庙堂之高江湖之远。见多了朝堂的尔虞我诈,很想去尝尝江湖里的酒。于是一袭青衫离了庙堂,策马入了江湖。江湖很大,不止有酒,故事也极慰人心。有那立志成为天下第一的少年,路边捡的小乞丐,来自苗疆的少女,腼腆害羞的道士,喝酒吃肉的和尚,不爱读书的读书人.....这是关于一个老人跑路的故事.....
一块钱的海绵
魔法文明与诸神之战
魔法文明与诸神之战
关于魔法文明与诸神之战:魔法科技文明的诞生,与远古诸神的复苏相遇。是属于凡民的科技文明脱颖而出?还是神明对于凡民的重新统治?新生文明与远古旧神的碰撞中。在一片茫然与未知中出现的少年,于新生文明和旧神之间,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答案。我是……文明的缔造者?还是……旧神的复兴者?
静望枫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