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吧,这些个当官的,若是说没有一个是清官,似乎有些偏颇,确实有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嫌疑,但事实上谁的底细也不干净,屁股底下全都有屎。
工部之所以提议兴建数量超多的海船,是因为得到了很多造船厂的支持,这些人最喜欢朝廷大兴土木,好借机狠狠的赚一笔。
户部坚决反对,则是得到了远洋贸易商的大力支持,毕竟那些早已赚的山满海满的远洋贸易商还没有赚够,他们绝不希望朝廷分润这笔让所有人的眼红的利润。
官僚为资本代言,而不是考虑国家利益,这种事情在江南几乎已经是半公开的了。而且这些官员根本就不怕臬司衙门和三法司的人来查。
无论是富可敌国的巨商,还是身居高位的朝臣,全都精明似鬼,不可能象以前的那些蠢货那样直接捧着白花花的银子送礼,那根本就是授人以柄一查一个准,一个弄不好是罢官甚至丢掉小命的危险。利益输送也是一门学问,完全可以做到不显山不露水神不知鬼不觉。既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还不怕朝廷查起,甚至还能因此落一个“为民请命”或者是“为国筹谋”的好名声,何乐而不为呢?
大明朝的官员原本就是夸夸其谈的传统,“骗廷杖”捞名声的手段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现如今朝廷又取消了廷杖,愈发的有恃无恐起来。当官的大老爷为了老百姓的一点点“蝇头小利”,不惜冒着“君前失仪”的“巨大风险”和奸佞之臣当堂厮打,这事要是传出去,不仅不丢人,反而能捞一个很不错的官声,大家当然不肯错过!
退了朝之后,如同往日里一样,兴武皇帝再次来到慈宁宫给太后请安问吉。
虽说兴武皇帝已经亲政了,翁太后早已“退居二线”,事实上却从来就没有省心过,始终在为儿子的江山操心着呢。
仔仔细细的说起今天发生在朝堂之上的争斗,太后不住的微微点头:
“这就对了!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只有群臣相争,才能愈发的彰显皇家威严。若是文武百官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团结如一,还真的不好说呢。万岁万万不可支持其中任何一派,就由着他们去争好了,若是国策正确,则是皇帝圣明无误,若是国策失准,则是群臣误国,到时候该囚的囚该杀的杀……”
任凭臣子相争,不仅不加阻拦,反而在暗中推波助澜,确实有利于皇家的统治,也更能彰显皇家的地位。若是文武百官都团结起来,无疑会形成很大一股势力,对于皇帝而言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儿。
这就是帝王心术。
翁太后总是不失时机的向年轻的皇帝传授这样的“治国技巧”。
千百年来,这样的所谓“帝王心术”从来就没有断绝过,很难说到底是对还是错。但是,时代已经变了,这样的“帝王心术”早已经过时,变得极端不合时宜,只不过翁太后还没有意识到而已,她还以为是以前的那个时代呢。
总的来看,虽然皇权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皇帝手头上的权利除了确认生效之外,也就只剩下“礼”“祭”这两个方面了。但是,皇帝的尊崇地位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
从兴武这一朝开始,皇位变得无比稳固,再也不可能出现造反的事儿了,无论是出于民间的李自成式造反,还是权臣的反叛,甚至是英宗时代的太监弄权架空皇帝,都不可能再出现了。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皇帝不做主了。
就算是真的弄出“民不聊生”“官逼民反”的破事儿,那也和皇帝无关,因为皇帝什么主都做不了,仅仅只是一个象征意义上的存在。就算真的有了反贼,就算是再有第二个李自成或者是王自成,也不可能再反皇帝了,而是会造“总理事物司”的反。
皇帝都在事实上不做主了,那还反个屁呀。
至于说权臣利用权势和影响力篡位,实现改朝换代王朝更替的历史轮回式改变,那就更加的没有可能了。
现在的兴武皇帝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而已,就连最大的权臣都向皇帝表示效忠了,就连吴山军校都变成了大明军校,谁要是造反的话就等于是和全天下人为敌,没有人可以掀翻大明朝这艘巨轮了。
退一万步来看,就算是真的再出现一个比李吴山还大的权臣,就算是大明朝真的出现了一个“王莽”,也不可能再有改朝换代的事情出现了。
放着实实在在的权臣不做,反而要做一个徒有其表却没有任何实权的皇帝,傻到什么地步的权臣才会那么做?就眼下这个局面,就算是用八抬大轿请李吴山做皇帝,他都不肯做了。
至于说奸臣弄权内宦架空这种状况,那就更加的没有可能了。
整个官僚体系已经成了彻头彻尾的执行机构,仅仅只是负责执行而不能决策。真正的决策权完全出自“总理事务司”,而这个“总理事务司”不属于任何一方,而是全天下各方势力的汇总和代表。如同英宗时代那种太监弄权的情形不可能出现!
连皇帝的权利都没有了,太监还算个屁呀!
就算是真的出现了超级权臣,最多也就是架空了“总理事务司”而已,照样会把皇帝捧起来象菩萨一样供奉着。
这样的话,局势根本就没有任何不同!废了半天的劲,冒着诛灭九族的风险架空“总理事务司”,就是为了什么都不改变?谁会傻到这种地步?
历朝历代的皇帝,最担心的就是有人造反,最怕的就是皇位不保了。但是现在,这种忧虑彻底消失,虽然皇权不再,却也可以算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了吧?
但这并不表示皇帝就真的一点权力都没有了,皇帝毕竟是皇帝,还保留着很大的作用。
比如说这个“礼”字。
不管怎么说,兴武皇帝都是大明朝的天子,是天下共主,是所有势力效忠的对象,至少有一个表面上的效忠态度与服从的态度。尤其是在外交礼仪方面,就愈发显得重要了。
下个月的朝贡大典,是皇帝最关心的事情,也是少数可以彰显皇帝威严的机会。
暹罗王、缅王、两个交趾王,,吕宋王、朝鲜王、倭王,还有一个刚刚不久之前才被郎太平“拥立”起来的十一岁的“大食王”,都会来到南都进行朝觐,到时候不仅有数量众多的使者和王室,还有葡萄牙王的使者和罗刹国的使者,场面非常笼罩呢。
万国来朝,共同尊奉兴武皇帝这个“东方霸主”为至尊之皇,这可是连太祖皇帝朱元璋没有享有过的待遇,愈发显得大明朝国力强盛,远迈汉唐的目标竟然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实现了。
据说,郎太平“拥立”的那个大食王虽然只有十一岁,却很懂事,专门为大明天子上了一个“天可汗”的尊号。
虽然明明知道这个是一个虚名,但兴武皇帝却非常喜欢,毕竟这个尊号只有当年的李世民才用过一次,这不就是说在自己的功绩已经超越了唐宗宋祖了么?
“万国来朝,朕真的很期待呢!”兴武皇帝面带微笑,幻想着那个隆重而又热闹的场面,早已神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