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改过迁善,而后兴家

云的话和父亲的信对曾国藩触动很大,但以后曾国藩仍重蹈旧辙。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正月十九日,湖广籍的举人同学在文昌馆举行团拜,曾国藩当时主持会馆事宜,无论于公于私都应尽力招待好昔日的同学,但他还是怠慢同学,事后又后悔了很久。

每个人在检查自身毛病的时候常会物极必反。凡事有度,对待自身的缺点不能坐视不管也不可紧张过度,找到方法,一一更正就是了。当曾国藩也意识到这个道理后,在处事待人方面日渐成熟,自以为是的毛病也大有改观。二是戒怒。历来性格开朗之人多有脾气。曾国藩早期的个人修养也并非像后来那样宠辱不惊,也属于一遇火就着的个性。在他早年的《日记》中,这方面的事例颇多。

比如,有客人在家时,自己的下人犯错,曾国藩大发脾气,忿不可遏,完全忘记自己的身份。虽经友人劝阻,仍然肆口谩骂,绝无忌惮。事后曾国藩检讨自己,又很后悔。过几天,曾国藩出门拜客,又因为下人不得力,屡屡动气。说自己每日间总是“忿”字、“欲”宇往复,想按捺住,但一到关键时刻就像火山喷发一样难挡。

曾国藩认识到自己性格中的缺欠,开始有意识地调整。同时,他坚持写作《治心经》以惩戒不好的东西。曾国藩性格的完善,为人处事之圆通,还是经过很多事,用了很长时间的。尤其是咸丰八年(1858年)再次出山后,性格大变,几乎是换了一个人。这期间,曾国藩经历了成败胜负的多次考验。

可见,经世事,受磨炼才能慢慢塑造良好的性格。光有心是不够的。

三是戒贪妒之心。曾国藩认为,人生固然需要有理想,有追求。但追求过分,就犯了通病,就会滋生贪欲和妒忌之心。将欲造福,就得先去嫉妒之心,所谓“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将欲立品,就得先去求心。不嫉妒别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不贪求才能获得真正有益的东西。

曾国藩认为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别着一物,他说:“人必中虚,不着一物,而后能真实无妄。盖实者,不欺之谓也。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别着一物,心中别有私见,不敢告人,而后造伪言以欺人,若心中不着私物,又何必欺人哉。其所以自欺者,亦以心中别着私物也。”人心中的私物就是发展的羁绊,只有放下物欲和嫉妒才能更正自己的缺点,弥补不足,获得长远的发展。

曾国藩认为人之所以修己不利,做事无恒,无非是自欺二字作怪,自欺所以欺人。只要能做到不自欺,就任何事情都能够坚持到底并取得实效。

为了发现和改正缺点毛病而不自欺,曾国藩采取了多种办法,把自我反省与找人监督相结合,对待自己的缺点他没有手软。

“戒多言,戒怒,戒贪欲”,曾国藩用这三点改正了自己的缺点,迈出了完善人生的第一步。缺点人人都有,但剔除却并非人人都能做得到。曾国藩的这些思想,实可用来救治当世之病,也可作为修身的必备条件。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偷香高手后传
偷香高手后传
关于偷香高手后传:在六如和尚的金庸世界中,击败明尊后,作为主角的宋青书已经达到了巅峰,后面便是他平定乱世、翻云覆雨的个人舞台
无辰少年
上山十五天,下山既无敌
上山十五天,下山既无敌
关于上山十五天,下山既无敌:乖徒儿,你上山多久了。嗯,师父,算上今天刚好十五天。十五天,好漫长啊,这样子,你已经学成并无敌了,下山去吧……老东西,你唬我……
花车巡游
骤变风云情
骤变风云情
关于骤变风云情:本书描写一个现代美女,穿越时空六百年前的明朝时代,去结下今生情缘的爱情武侠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贺雨柔以她绝色天姿貌美的娇容,赢得天下少年的爱慕。却不料在一场复仇的博斗时,竟会一见钟情,倾心爱慕于仇家江湖怪人杜经淋的大弟子鲍明。骤变的爱情,便产生了人世间情爱中错踪复杂的喜、怒、哀、乐、愁与悲……仅非如此,千里寻郎红颜震江湖,负心汉竟遁入空门中做了和尚,武林人士聚斗大比武等一系列惊心动
三水飞
综武:我是菜鸡但我叔叔猛啊
综武:我是菜鸡但我叔叔猛啊
关于综武:我是菜鸡但我叔叔猛啊:(不修仙+不玄幻+无系统+不无敌+不圣母+不种马?……那你们看个锤子?不是单女主,但是肯定不会集邮。)这个世界很乱,朝堂上诸葛铁胆两个神侯在掐架;东厂曹督主和西厂汪厂公在互骂;武当和少林在江湖上暗中较劲;雪月城与白云城割据一方;青龙会和百晓堂背地里拱火。重生于此,在综武世界没练武天赋没金手指,那就只能靠身份和后台了。开门,官府送温暖!
别说话了
江湖九万里
江湖九万里
关于江湖九万里:一场宫廷变故,惊起江湖风云。林去忧原欲独行天下,未料命运引他踏入波涛汹涌的北州十二城。见过江湖百态,尝尽世间离愁,他逐步揭开父皇暴毙的谜团,孤身闯敌国,最终成就一段帝王传奇。一路走来,初心未改,心中依旧是那片未曾忘却的江湖。
卿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