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养小首辅

223.第223章

最快更新家养小首辅最新章节!

本文订阅比≥50%的能正常阅读,  否则需延迟三日,补足可立看

自此,薛翠萍的话再也说不下去了,只能匆匆说了几句不知所以然的话,就撩起门帘子出去了。

屋里很安静,炕上少年的眼神暗了下来, 竟闪过一丝不符年纪的沧桑。

望着这样的小男人,招儿竟有些不敢上前。半晌才走过来, 坐在炕沿上, 有些犹豫道:“狗儿,你没事吧?”

看着对方担忧的脸,薛狗子笑了一下:“我没事。”

招儿紧抿了下嘴, 摸了摸他的头:“你相信姐, 总有一日我们谁也不用求。”

薛翠萍连午饭都没吃便走了, 走的时候带着赵氏拿给她的一袋子麦种。

没人知道她和赵氏说了什么, 赵氏又跟她说了什么。总而言之,中午吃晌午饭的时候,赵氏和杨氏的脸色都不好看,以至于孙氏和周氏都小心翼翼的。

招儿可素来不看这些,饭摆上桌后, 她便拿了两个碗先盛饭,再夹菜。午饭称不上丰盛, 就是黍米饭, 菜则是闷白崧和萝卜, 以及一些自家腌的酱菜。也是有肉的,都是大肥肉,少少的一碟子,摆在男人们的面前。

男人们要下地干活,吃肉才能有力气。

招儿也没想吃肉,周氏烧出来的肉白腻腻的,看着就让人没胃口。她像以往那样往碗里夹了些热菜和酱菜,夹的并不多,却让赵氏突然摔了筷子。

“就这么一点儿菜,你们两个人就能吃这些?饿鬼投胎还是咋的?”

这话说得十分伤人且打脸,但凡有些自尊心的都受不了,可招儿却习惯了。赵氏就是这样,谁让她不称心如意,她就能用各种方式恶心回去。

她并没有恼,继续夹菜,本来打算只夹那些的,因为赵氏的话,她刻意又多夹了两筷子。

“没办法阿奶,狗儿要养身子,没好的给他补补,饭总是要吃饱才成。”说着,她突然转头对周氏道:“三婶,下回洗菜择菜你叫我,咱家又不是那些穷得吃不上饭的人家,家里可是有读书人的,还有个童生老爷。阿奶平日里虽过得仔细,但也不是菜都不让人吃的人。”

论起指桑骂槐,招儿自认不输给谁,尤其她心里本就憋着一口气。

果然,赵氏顿时恼了:“再有钱的人家也经不起你这么胡吃海塞,天天不干活儿,还比谁都能吃。像你这种蠢丫头,若不是咱家,早就被撵了出去。”

招儿当即收起笑容:“阿奶,你这么说可就不对了。我七岁来家里,里里外外什么活没干过?我爹死的时候,我戴了孝守了灵,我娘死的时候,我在床前没日没夜地侍候了大半年。我是二房的儿媳妇,我给二老送了终,十里八乡说理去,谁撵我也不走。

“不过阿奶,你别嫌弃我这当孙媳妇的多嘴,吃饭做几样,人还分三六九等啊。有的人吃香喝辣,嘴上的油都不知道擦一擦,换成别人,吃点烂白崧就成胡吃海塞了。这家里养了十几只鸡,蛋也没见少下。我和桃儿日日喂着,鸡蛋也不知上哪儿去了。狗子病了一场,到现在就吃了一个鸡蛋,下回这鸡别让我养了,反正我也吃不上,谁吃谁养去。”

这话说得让所有人的脸色都难看起来,其中以大房母子仨脸色最是精彩,又红又白,简直就像开染坊。

这偷吃了嘴上油都不擦,说得正是大房的人。赵氏是抠,但对大儿子大孙子可不抠,杨氏和小儿子自然跟着沾了光。七岁的才小子脸色忿忿,似乎想说些什么,却被杨氏狠狠地拉了一把。

四房的毛蛋本就还小,嘴也馋,早就吃白崧吃腻了。一听见鸡蛋就忍不住了,对孙氏喊道:“娘,我要吃鸡蛋,我要吃鸡蛋……”

寂静的堂屋里,就听见小儿尖锐的哭喊声,让人脑门子抽疼。

孙氏被哭得心里烦,忍不住一巴掌拍上去:“闹什么闹,吃什么鸡蛋,哪有鸡蛋给你吃!”口气也有些冲。

说白了谁心里不怨,不过一直忍着罢了。

毛蛋挨了一巴掌,哭得更是响亮。赵氏本就恼羞成怒,见此顿时转移了目标:“孙氏,你还出息了,竟然打我孙子。”

孙氏历来怕赵氏,当即笑得尴尬道:“娘,毛蛋这不是闹着要吃鸡蛋么,哪有鸡蛋给他吃。”后面这一句是咕哝出来的,边说眼睛下意识就往大房母子三看去了。

薛老爷子一向不管儿媳妇们的事,此时也有些忍不住了。

他黑着脸,拍了拍桌子:“闹,闹什么闹!”方桌被拍得桌腿儿直晃悠,碗盘上下跳动发出阵阵脆响。

招儿也没装死,对他抱屈:“阿爷,这不是阿奶嫌弃我和狗子胡吃海塞。”

她一把将碗杵在桌上,就捂着脸哭了起来:“就这么点儿吃了拉嗓子的饭,连点儿油星子都不见,就叫胡吃海塞了,端出去给人瞧瞧,人家见了都要笑死。若是阿奶真嫌弃我和狗子了,不如给我们二房分家吧,我们以后再也不在家里胡吃海喝了。”

听到‘分家’二字,薛老爷子眉心下意识抽一抽,斥道:“分什么家,谁也不准提分家!”似乎也感觉自己口气太过严厉,他放缓了音调道:“你阿奶因着你大姑家的事正闹心着,才会迁怒你了,不过你是做晚辈的,怎能和长辈顶嘴。”

他转头又去斥赵氏:“天天说你不长记性,活了一辈子活到狗肚里去了,那些鸡蛋攒在那里作甚?臭了都舍不得吃!老三媳妇,你去拿几个来炒了,给大家添个菜。”

就这么连消带打,薛老爷子的一番话成功让所有人的都住了嘴。

招儿的目光闪了闪,她说想分家的话并不是作假,可惜头一次出口就胎死腹中。不过也是,薛老爷子怎么会允许二房分家,这事传出去就成一家子人欺负俩孩子了。再说了薛老爷子还想将全家人都拧成一股绳,好给薛家再供个秀才出来。

按下这些不提,虽是闹了一场,薛家人却是全家都开了顿荤。

周氏炒了一大盆鸡蛋,特意给招儿留了一碗。

这举动可就有些耐人寻味了,要知道三夫人两口子平时沉默寡言,在薛家就是属老黄牛的,平日里也极少帮二房两个孩子说话。

不过招儿也没多想,这一大家子人各有各的心思,谁的心思她也管不上,别把她惹急了就成。

她端着饭菜回了屋,进门就对薛狗子笑道:“狗儿你看,中午有鸡蛋吃。”

看着少女脸上灿烂的笑,薛狗子眼中闪过一抹复杂。

他虽是在屋里,可正房那边的动静却没有漏下。

招儿就是这样,又泼又辣,做事从来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曾经他很在乎,总觉得她给自己丢人,给自己帮倒忙,多次劝阻不成,又因为一些别的事,对她心里藏了厌恶。

殊不知虚伪自卑蠢笨的是他自己,只可惜等他明白的时候,已经晚了。

“为了吃个鸡蛋,你就跟阿奶吵一架。”

话说出口,他才反应过来他还没改掉以前说话别扭的模式,她莫是要误会了。果然招儿脸上闪过一抹暗色,旋即又笑着道:“他薛俊才能吃,我狗儿也能吃,快来吃饭,好好补补,你身子很快就能好了。”

瞧瞧,她就是这样,总是拿他当小孩子看,一口一个‘我狗儿’,实际上他早就不是小孩子了。而少年的心态敏感多虑,‘他’不喜这一切,却又不知该怎么表达,于是不自在就慢慢发酵成了厌恶与下意识的回避。

薛狗子也不知自己为何会想到这些,他只觉得自己现在变得很奇怪,似乎成了两个人,一个是薛狗子,一个是薛庭儴。而每当碰到有关招儿的事,脑海里便有一个声音喃喃低诉,似乎在告诉着他,他内心深处真正的想法。

思绪之间,有东西喂到他嘴边,他垂目去看,是一块儿炒得黄澄澄又酥又软的鸡蛋。

“三婶也就这鸡蛋炒得不错,狗儿吃一大口,吃了长高高长壮壮。”

这话刚出口,招儿就后悔了。

也是今儿小男人特别乖,她竟不由代入当年小男人还小的时候,她哄他吃饭的场景。小时候她一直是这么哄狗儿的,可突然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狗儿就开始抗拒她,也最讨厌她这样。

心中忐忑之际,见他垂目不动,她干笑了下,正想收回递上去的勺子。

突然,他凑了过来,吃了一大口,将一勺子饭都吃了进去。

“真好吃。”

看着垂着眼皮咀嚼着饭的他,招儿顿时笑了:“好吃就多吃些,以后姐努力赚钱,天天给狗儿炒鸡蛋吃。”

说完,她偷偷从眼皮下瞧了薛狗子一眼。见他没有露出任何不喜之色,心里不禁松了口气。

其实招儿是故意这么说的,小男人一向最讨厌她四处乱跑,还学着跟人做什么买卖。为了这事,两人闹了多次的不开心,可总不能因为他不喜,她就不出去赚钱了。

她想变得有钱,她想有钱了供小男人念书,不和这群人跟乌眼鸡似的争来争去。她想了很多,而这一切都需要他的支持,毕竟是一家人,二房如今就剩了他们两个。

不过招儿也想好了,即使他反对,她也是会做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渊鱼
渊鱼
关于渊鱼:主角是燕国的一个杀手,在一次刺杀任务中被人设局重伤濒死,却被刺杀目标所救,授以剑道,并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发现自己早已生在局中,为了查找真相,步步为营,潜伏,拨开种种谜团,在江湖和庙堂掀起血雨腥风,主角最终能否找到答案?一剑万里问苍天,快意春秋尽风流!
季飞
少年仗剑江湖游
少年仗剑江湖游
关于少年仗剑江湖游:群像,同行,鲜衣怒马时,不负少年行。一位远离朝堂纷争的皇子,一位鲜衣怒马的少年,一位行侠仗义的侠女,江湖义气,江湖侠女,并肩同行,闯荡江湖,性格作风完全不同的几人,却又有着相同的江湖气概………一人一剑,难逢知己,闯荡江湖,最幸运的莫过于遇到志同道合的人………
函凌
嘉佑拾遗录
嘉佑拾遗录
关于嘉佑拾遗录:嘉佑是北宋宋仁宗的最后一个年号,这个年号一共八年。嘉佑年间,并不是史书中所记录的国家和平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繁庶的黄金时代,反而危机重重。其一与辽、西夏边争愈演愈烈;其二国家财政收入日减;其三社会动荡民变频繁。包拯曾经上奏:诸路饥馑,万姓流离,府库空虚,财力匮乏,……夷狄盛强。欧阳修也直言不讳:夷狄外强,公私内困,盗贼并起,蝗旱相仍。当此时期,一个民间的秘密组织竹林会应时而生,
AFOOL
守襄樊
守襄樊
关于守襄樊:二十一世纪的少年意外高位截瘫后时魂穿回异世界古代小孩身上获得健康身体,只想好好活一回。殊不知世道险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当权者是不会让不听话的能人存在威胁自己统治的,于是张平为了自保和复仇决心以樊都为根基对江陵帝都发起挑战,虽然自己势力薄弱,但母亲生前经营的天宝号可是整片大陆上无法企及的存在,自然拥有无数能人异士衷心追随,他们都将成为复仇的助益!张平会让封建王朝的统治者明白经济基础
超爱吃莲藕炖排骨
行御九州
行御九州
关于行御九州:作为被过继来的,扶风杨氏唯一后人。杨培风本该勤勤恳恳,在传宗接代上不遗余力。直到有一天他惊奇的发现,杨氏历代先祖竟满门忠烈,声名远播。书上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便散尽家财,一病不起;书上说得道者多助,他便施恩于天下,笼络人心。书上还说名不正则言不顺,他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加封九锡……书上的话,不能全信!天地不仁。杨培风愿以身殉道,光照万古。
闲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