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的惋惜之意。
若能长驻洛阳,不单单只是占据地盘的事,更是让中原汉人看到了希望,如此一来,临近洛阳的荥阳郑家,定然会倒向江左,只是想起近来建康那边如雪花般传来的消息,就令人觉得糟心不已。
两年前,谢尚令赴平城与胡燕议和,还签订了停战协议,互不侵犯,只因这一条,这次北伐,攻下洛阳,直窜北境之时,建康的朝堂之上吵得沸沸扬扬,以至于后续粮草辎重无法跟上,如今只能等大将军回朝,好好处理那批掣肘的人。
想及此,沈先生又开口道:“既是如此,我们大楚实在没有必要掺和羯胡和胡燕的争斗,少将军派人把郑家的小娘子送回荥阳,也算尽了情分了。”
“依我对阿大的了解,阿大敢孤身前往襄国,绝对不是傻大胆。”桓裕的语气,带着一份容置疑,“而依阿大对我的了解,他既入襄国,我人在北地,必定会陈兵羯胡边境。”
桓裕说到这儿时,卷起案几上的山河地理图,望着沈先生道:“我自有主意,这事上,先生就无须再多言了,至于父亲那边派来的信使,我会再给父亲写封回信,派人送过去。”
沈先生忙应了一声,桓裕把山河地理图交给一旁的文书,人便出了大帐。
后脚出大帐的沈先生,瞧着桓裕前往的方向,不由微微蹙了下眉。
且说郑绥跟在桓裕的大军中近二十天,当初逃跑时,受伤的脚底,如今也养得差不多了,已经能够下地行走,不用再让张妪抱着了。
这二十天来,前面十几天都是在路上颠簸,就这几日,好不容易军队停了下来,也只顾着在待在帐里,不愿意出去,桓裕怕她闷坏了,又想着如今正是山花烂漫的时节,特意派了些兵士跟着她,希望她能出去转转瞧瞧,无奈郑绥根本没有想出去的意思。
桓裕进来的时候,郑绥正和采苓在解九连环,这副银制的九连环还是桓裕前两天在刈陵县县衙那边找来的,对着帐门而坐的采苓忙地唤了声少将军,立即起身行了礼。
郑绥转过头来,见是桓裕,也同样唤了声少将军,正要起身,却让桓裕给拦住了,“和你说了多少次了,让你唤我阿兄即可,怎么就听不进去。”说着就要伸手来揉郑绥的头,郑绥的脑袋往一侧偏了一下,就让桓裕的手落了空。
“头发都给让你揉乱了,我又不是小孩子了。”郑绥有些别扭道,如今与桓裕熟了,郑绥倒没了刚开始的拘谨。
桓裕笑了笑,也没太在意,正要在旁边坐下,却见郑绥朝他伸出肥嘟嘟的小手,“玉佩呢,这回带来了没有?可以还给我了。”
因驻军在这儿,桓裕并未穿铠甲,而是一身长袍,因而,这回桓裕没有说没有,而是从衣袖里掏出那块刻着郑氏族徽和郑绥名字的玉佩,递到郑绥跟前,郑绥正要伸手拿过,将将碰到,桓裕手猛地一下又收回,笑嘻嘻地道:“我上回就说了,你什么时候唤了一声阿兄,我什么时候把玉佩给你。”
郑绥有些气馁,两睛望着桓裕不由鼓了鼓,圆溜溜的,乌黑发亮,脸上带着婴儿肥,肌肤欺霜赛雪,十分可爱,嘴微微瘪了瘪,忽然扭开头,“那我不要了。”
心里却是想着等见到五兄,让五兄帮他拿回来。
“这可是你说的,我可记下了,到时候纵然阿大来了,我也不会再给你了。”
郑绥转头瞪了桓裕一眼,他和大兄年龄差不多,却比世桥表兄还喜欢逗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