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掌家娘子最新章节!
姚老太爷在普陀寺厢房等了半天也不见杨家人来喊他过去,转过头来吩咐小厮,“再去看看,跟杨家的下人说清楚,我们是泰兴姚家,家里三老爷在吏部做当家侍郎。”
这样应该说的够清楚了。
老三托吏部尚书大人给杨敬递过帖子,三儿媳张氏托娘家向杨敬说过,京里的达官显贵是不少,要么是勋贵家的子弟无心读书,要么是那些苦兮兮、两袖清风的翰林院家中子弟,要论朝廷重臣,扳扳手指都能算的清楚。
将杨敬先生请回家像西席一样每个月奉上束脩,这样的事姚家不敢想,但是在杨敬先生跟前学些时日权当启蒙,姚家可是做足了功课,吏部尚书和杨敬爱徒曹變家素有交情,吏部尚书的儿子就在杨敬跟前学过一阵子,虽然算不上正经的师徒,也是获益匪浅,他们欢哥能和吏部尚书儿子一样,有了杨敬的名声相托,就算走出去了。
别看杨敬南京、京都的国子监他都不去任职,他图的还是名声。
去了国子监不过任个官职,国子监请不动他,他才被人高高供起来,读书人就是这样的心思。
姚老太爷觉得自己十拿九稳能说服杨敬。
姚老太爷坐下来喝一口茶,很快小厮快步走进门,“老太爷,杨家人说了,杨先生已经歇下了,请老太爷回去吧。”
已经歇下了?
姚老太爷看向外面,太阳还没下山,大白天就歇下?
“是不是杨先生哪里不舒服,我认识县医署的大夫,”说到这里,姚老太爷站起身,“我自己去看看。”
从辰时开始,小普陀寺就开始有拜访杨敬先生的,杨敬先生不收礼物,大家就千方百计投其所好,送些笔、墨和上好的砚台,杨家人不肯接,就都堆在门外,递帖子的人更不计其数,可是到现在为止恐怕还没有人见到杨敬先生。
姚老太爷带着人走到杨敬的院子外。
刚要让人去喊门,就听到里面传来孩童稚嫩的声音,是有人在背千字文,“节义廉退,颠沛匪亏。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姚老太爷的心如同被狠狠地扯了一下,杨家人不是说杨敬先生已经休息了,为什么会有人在背千字文。
分明是在骗他。
杨敬先生在屋子里,而且在听孩子背书。
那孩子是谁?
难不成杨敬先生已经收了徒儿。
姚老太爷顿时觉得十分的焦躁,看向下人,下人急忙叫门,立即就有小厮前来,看到来的还是姚家下人,那小厮微微皱了皱眉,耐着性子,“这位是……”
姚家小厮忙道:“是我们老太爷。”
“姚老太爷,”杨家小厮上前行礼,“真是不巧,我们家先生今天觉得乏了,已经睡下。”
还是这样的说辞。
姚老太爷顺着门缝向里面张望,隐约看到院子里站着一个六七岁大的孩子,穿着青色的直缀,一丝不苟地在背书。
杨家下人来和他说话,都没有让那孩子分神。
姚老太爷不禁觉得诧异,这才多大的孩子,竟然能将千字文背得这般熟练。
“那不是有人在,”姚老太爷道,“是谁家的公子在背书?可是杨敬先生新收的徒儿?”
杨家小厮摇摇头,“并不是,这孩子这几天一直在先生院子前背书,今天先生让我将他叫到院子里。”
姚老太爷扬起眉毛,“先生已经见了这孩子?”
杨家小厮笑道:“还没有。”
姚老太爷松了口气,还没收徒就好,想着又好奇地看了几眼那孩子的背影。
他在泰兴县这么长时间,还没听说谁家六七岁的公子这样的出息,照这样下去将来定然前程无量。
不知怎么的,他心里油然生出几分羡慕来。
如果欢哥能这般,他不知要多高兴。
姚家若是出一个这样的子弟,天天在他身前背书,他也就心满意足了。
姚老太爷站着听了一会儿,他想知道这孩子到底能将千字文背到哪里。
越听下去他越心惊。
真是难得的好材料,定然是出身书香门第,泰兴县里没有这样的人家,那就是千里迢迢慕名而来的子弟。
姚老太爷想着向四周望望,并不见什么伺候的人,孩子的穿戴也不太好,显然这孩子的家境应该不太殷实。
光靠孩子聪明大约能打动普通的先生,杨敬是见过场面的人,不一定就会动心。
“姚老太爷,若是无事小的就要关门了。”杨家小厮的声音又传来。
姚老太爷这才回过神,“能否和先生说一声,明日一早我再来拜见。”
杨敬是一定要端着架子,让他三请五请才能出山,他明日再来也是无妨。
杨家小厮点点头,“不过我们先生说了,谁也不见。”
话是这样说,若是他收徒也是这般,姚老太爷笑着点头,“明日我来,杨... --
最快更新掌家娘子最新章节!
来,杨先生不见也没关系。”